时间: 2025-05-02 12: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6:13
闻筝作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
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
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
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
含情郁不发,寄曲宣余哀。
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
每恨听者稀,银甲生浮埃。
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
盛年嗟不偶,况乃容华衰。
道同符片诺,志异劳百媒。
栖栖墙东客,亦抱凌云才。
在高悬的明月下,夜晚传来筝声,从华丽的窗户飘来。
随着微风,筝声显得格外迢递,缭绕在云间,暂时徘徊不去。
那余音如同可以玩味的乐曲,繁密的弦音互相催促着。
不见调弦之人,却遥知她心中所怀的情感。
宁愿为旧日情感的遗弃而悲伤,怎会在意新期的乖离。
满怀情感却难以倾诉,借着曲调来表达我的哀伤。
轻轻一弹,霜零落下,再次抚弦,光阴已逝。
每每感慨听者稀少,银甲上满是浮尘。
孤独的凤鸟幽幽吟唱,其他鸟儿的歌声难以相谐。
在盛年时光中,我感叹命运的不如意,更何况如今已是容颜衰老。
道义相同却难以实现诺言,理想各异令人劳累。
身处墙东的旅客,心中也抱有凌云之才。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字子翚,号云溪,山东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民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月夜,诗人偶然听到筝声,激起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艺术的氛围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音乐相结合,表现出对旧情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闻筝作》是刘子翚的一首抒情诗,诗中借筝声的回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反思。开篇即描绘出月夜的宁静,筝声轻柔而悠远,仿佛把听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境界。筝声的传来,不仅是音乐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的描写,展现了音乐的流动性和情感的缠绵。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深刻地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听不见理筝之人,却能感受到她的情感,这种共鸣显示了人心的微妙与复杂。诗人的情感愈发浓厚,提到“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透露出对过去感情的怀念与对未来期望的失落。诗中通过“寄曲宣余哀”的表达,诗人将难以言说的哀伤寄托于音乐,展现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内心。
最后几句,诗人不仅感叹听者的稀少,孤独的歌声难以和谐,更是对自己盛年不遇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无力感。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表达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使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筝
C. 笛子
D. 古琴
诗人对旧情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怀念
C. 追求
D. 无所谓
“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