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9:03
忆江南 其二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建南好,北望海冥濛。
蜃气晓团云百色,
蛟雷昼激雹十峰。
光怪一重重。
在建南的美好风光里,向北望去,海面上雾气弥漫。
晨曦中蜃气升腾,云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蛟龙般的雷声在白昼中激荡,雹子如雨点般落在十座山峰上。
那奇妙的景象重重叠叠,令人目不暇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地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江南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忆江南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神秘的气候变化。开篇便用“建南好”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江南的向往和热爱。接着,诗人用“北望海冥濛”描绘出一幅模糊而神秘的海面图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画面感不仅使人感受到江南的美丽,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蜃气晓团云百色”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晨曦中的蜃气,这种奇幻的现象似乎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接下来的“蛟雷昼激雹十峰”,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雷声轰鸣与雹子骤降的强烈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狂野与壮丽,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最后一句“光怪一重重”以奇妙的景象结束,既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也是对自然界奇观的赞叹。整首诗运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着对人生、对自然力量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建南好”中的“建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蜃气”在诗中象征什么?
本诗描绘的天气现象包括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