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6:38
我从物则奴,物从我则主。
物我本无分,茫茫失所据。
反照识独尊,混然在一处。
虽与物去来,不共物来去。
我若是依赖于万物,就成了它的奴隶;而万物若依赖于我,我便是它的主人。
物我之间本没有分界,茫茫天地间失去了立足之地。
如果能反观自我,便会发现自我独尊,混然一体。
虽然与物体相互交往,但我与物体的来去是不同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的主题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强调物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明代释函可对自我与万物的思考。道家认为物我无界,强调内心的独立与尊重。
作者介绍: 释函可,明代高僧,主张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他的诗作大多蕴含深刻的哲理,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思想变革的时代,明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释函可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物我之间的关系。诗中“我从物则奴,物从我则主”开篇两句,直接引入主题,指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暗示了物质世界对人的束缚。而“物我本无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强调了物我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反映了道家哲学中的“无我”思想。
“反照识独尊,混然在一处”表现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提出了内心宁静与独立的理想境界。最后一句“虽与物去来,不共物来去”则是一种豁达的态度,表明虽然与物质世界有交互,但内心的真实自我并不受其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与追求,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思辨性,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独立与自我价值的认知,倡导在纷扰的物质世界中保持自我清醒与独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奴”指的是什么?
“物我本无分”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提到的“反照识独尊”,强调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释函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二者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释函可更加强调内心的独立与自我反思,而王维则透过自然景象展现内心的宁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