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4:54
古有虞帝奏韶之遗石,乃在庾岭之南曲江之侧。盘盘兀兀三十六,秋霞流红雪凝白。重华一去不复来,落花流水空苍苔。晴云照天紫凤没,明月绕树猿声哀。送君韶阳去,因作韶石歌。君今南上登嵯峨,诸生环佩鸣相摩。振皇风兮返淳和,我思虞帝感慨多。安得御气游其阿,南望苍梧吊湘波,为君日夕攀云萝。山遥水远不可极,韶石韶石奈尔何。
古时虞帝奏乐的遗石,位于庾岭南侧的曲江之畔。那石头高耸入云,有三十六块,秋天的霞光映红了它,雪白的凝霜覆盖其上。重华(指虞舜)一去不复返,落花流水,只留下青苔苍苍。晴天的云照亮了天空,紫色的凤凰消失,明月绕树而行,猿声哀怨。送君去韶阳,我因此作了《韶石歌》。你现在南上攀登险峻的山峦,年轻的学子们佩戴铃铛相互碰撞发出声响。振兴皇室之风,恢复淳朴和谐,我对虞帝的感慨愈加深厚。怎么才能驾驭气势游览他的阿(故地),南望苍梧山怀念湘江的波涛,日夜为你攀登云间的藤萝。山水遥远,无法抵达,韶石啊韶石,你让我如何面对?
作者介绍:刘崧(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诗才和对古诗的继承而闻名。刘崧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崧送别朋友钟文学赴诏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借韶石之美,抒发对虞帝、对历史的感慨。
《韶石歌赠钟文学赴诏州》是一首蕴含深情与哲理的送别诗。诗中以“韶石”为引,借古人之事传递今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友人的眷恋。开头以“古有虞帝奏韶之遗石”引出,设下了一个悠远的历史背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场景。
接着,诗人描绘了韶石的景象,石高耸、霞光映照,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结合。通过“重华一去不复来”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人物的向往,情感愈发浓厚。随着送别的情景展开,诗中描绘了友人南行的场景,借助“诸生环佩鸣相摩”的音响效果,渲染出送行的热闹与温情。
最后,诗人用“安得御气游其阿”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友人的祝福,情感在此达到高潮。整首诗通过对韶石的描绘,结合历史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韶石歌是为谁而作的?
A. 刘崧
B. 钟文学
C. 虞帝
D. 重华
诗中提到的“苍梧”指的是?
A. 一种石头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种植物
诗中“重华一去不复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友人的祝福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对比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韶石歌》更多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思考,而《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更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