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5:26
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
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
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
昔我来齐山,山僧迎道傍。
骑马到寺门,乱石屹若墙。
值雨不遍历,但取山泉尝。
牧之旧游处,苔滑屐莫将。
却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苍。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
云霞与雁鹜,还动秋客肠。
去逾十五年,游宦韩陈梁。
哀哀遘祸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江边的云如同旗帜的脚,墨色的点点飞雁在空中飞翔。
在平坦的园地上,我采摘着芳香的菊花,舀水品尝桂花酒。
我在问:这是什么时候?杜甫在重阳节时相逢。
我醉酒后思念庄子的达观,嘲笑那些因齐景公而伤感的人。
直到现在,在孤独的亭子里,只有九月九日的诗句存在。
我曾经来到齐山,山中的僧人迎接我在路旁。
骑马到达寺门,乱石耸立如同墙壁。
遇到雨水未能遍历,只品尝山泉的甘甜。
在牧童的旧游之处,青苔滑溜,木屐难以行走。
我返回水边,隔着小溪眺望青翠的山色。
在绝顶之处看见茅屋,洪水在阳光下波涛汹涌。
云霞与飞雁交错,触动了秋天旅客的情肠。
离开已经超过十五年,曾在韩、陈、梁之间游历。
哀哀叹息遭遇的祸殃,才再次居住在南方。
想去却仍然不便,追忆吟唱寄托给友人。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子舆,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的描绘而著称。他的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游历齐山时,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紫微亭》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在齐山游历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无常,情感交织,深刻而细腻。诗的开头以“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随后,诗人通过对菊花、桂浆的品味,传达了对自然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杜子逢重阳”,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部分描绘了齐山的景色,诗人骑马到寺,雨水未遍,山泉甘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在“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中,诗人用“绝顶”与“洪波”的对比,表达了在高处看世界的渺小与无常。
最后,诗人以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理解和情感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紫微亭》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中秋
b) 重阳
c) 春节
d) 端午
诗中提到的“绝顶见茅屋”中的“绝顶”意指?
a) 高处
b) 低处
c) 远方
d) 近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紫微亭》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