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33
王与道尚书挽词
作者:陆游
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
直能彰主圣,清不愿人知。
许国多艰日,逢辰独断时。
人犹望霖雨,殄瘁不胜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有德之主的境况与他的理想。诗中提到:宽敞的房屋,如同沼泽般广阔的水田,能够显现出明主的圣德;而清白的名声却不愿被人知晓。为国服务的日子艰难,时常需要独自做出决策。人们仍然期望着雨水的滋润,但却因忧愁而感到疲惫,难以承受这样的悲伤。
诗中提到的“君子”和“德”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重要的理念,强调君主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与治理才能。陆游作为南宋诗人,其作品常反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身世经历坎坷,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却屡次未果。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与无奈,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敏感与对理想的坚持。
《王与道尚书挽词》是一首深情的挽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的情感。诗中的“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描绘了一幅宽敞明亮的生活场景,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定社会;而“清不愿人知”则突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清白之道的坚守。陆游在诗中以“许国多艰日”承载着个人的牺牲与国家的命运,表达了他对君主理政艰难的感同身受。
全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现实的洞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悲壮与感伤的氛围,让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饱满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为主题,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思考,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朗朗百间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君主的威严
B. 安定的生活环境
C. 诗人的孤独
“清不愿人知”可以解释为:
A. 诗人追求名利
B. 诗人渴望清白
C. 诗人希望被人知晓
诗中提到的“人犹望霖雨”意味着什么?
A. 绝望与无助
B. 期待与希望
C. 忧愁与悲伤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王与道尚书挽词》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与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责任的担当,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的表现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