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5:41
龙瑞
作者: 陆游 〔宋代〕
多年不蹋阳明路,
今日重来院院行。
好在千秋冯观主,
修廊一见眼偏明。
多年没有走过阳明山的路,今天再次走进这片庭院。好在千年来冯观主的庙宇仍在,走进修建的长廊,眼前的景象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冯道,字子华,号冯观主,唐代著名的道士和政治家。他在道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常被人们寄托了对长生不老、求福祈安的美好愿望。诗中的“冯观主”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也象征着对道教文化传承的尊重。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抒怀见长,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阳明山的回访,也许是他生命中的一次重要反思,带有对人生、自然和信仰的思考。
《龙瑞》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道教文化的崇敬。诗的开篇“多年不蹋阳明路”,表达了作者对阳明山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阳明山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象征,更是文化、历史的承载体。接下来的“今日重来院院行”则是对这片熟悉之地的重游,充满了温情与思索。
诗中提到的“冯观主”,不仅仅是对道教文化的尊崇,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向往。冯道作为道教的代表人物,象征着长生与智慧,诗人通过对其的赞美,寄托了他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最后两句“修廊一见眼偏明”,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在修廊中感受到的豁然开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内心状态的反映,显示了他在岁月的沉淀中获得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自然与信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向往,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和文化的追求,反映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通过对道教文化的寄托,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冯观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苏轼
C. 冯道
D. 王维
诗人“多年不蹋阳明路”的意思是:
A. 从未到过阳明山
B. 很久没有去阳明山
C. 每年都去阳明山
D. 常常去阳明山
“修廊一见眼偏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愉悦与清晰
C. 沮丧
D. 淡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与《龙瑞》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前者通过壮阔的景象传达了豪情壮志,而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但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