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

时间: 2025-07-26 19:22:07

诗句

粥後钟鱼未动时,夜灯仍对碧琉璃。

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22:07

原文展示:

粥後钟鱼未动时,夜灯仍对碧琉璃。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

白话文翻译:

在粥后,钟声响起而鱼尚未游动,夜晚的灯火依然映照着碧色的琉璃。无须再谈何能生智慧,枯木和冷灰同样也能显现出奇妙。

注释:

  • 粥后:指吃完粥之后,暗示一种宁静的时刻。
  • 钟鱼:钟声响起时,鱼尚未游动,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状态。
  • 夜灯:夜晚的灯火,象征着明亮与温暖。
  • 碧琉璃:青色的琉璃,象征美好与清澈。
  • 能生慧:能够产生智慧。
  • 枯木寒灰:枯干的树木和寒冷的灰烬,暗示生命的枯竭与苍凉。

典故解析:

“枯木寒灰”可引申为佛教中常提到的超越生死的哲学,表达一种深邃的智慧与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其豪放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的遭遇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写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智慧的深刻思考。在动荡的南宋时期,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反映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首句“粥后钟鱼未动时”,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接着“夜灯仍对碧琉璃”,更是将这种美好的宁静加以升华,琉璃的碧色象征着清澈和智慧。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深刻的哲理,陆游在这里不再强调外界的智慧,而是提出一种更深层的思考:即使是看似无生命的“枯木”和“寒灰”,也能在某种意义上展现出奇妙的智慧。这种对生命和智慧的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超然的态度。整首诗在意象上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粥後钟鱼未动时:描绘了一种安静的时刻,暗示放松和思考的空间。
  2. 夜灯仍对碧琉璃:强调灯光照映下的美丽,增添了夜晚的生机。
  3. 不须更说能生慧:暗示智慧不需要多言,表达了一种内在的理解。
  4. 枯木寒灰也自奇:即使是无生命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火与智慧相联系,暗示明亮的灯光象征着智慧的启迪。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智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强调即使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也可以发现深刻的哲理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简单的生活。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静谧。
  • 夜灯:象征温暖与希望。
  • 枯木:象征生命的枯竭。
  • 寒灰:象征死亡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粥后钟鱼未动时”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热闹的聚会
    b) 宁静的夜晚
    c) 白天的市场

  2. “枯木寒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机
    b) 死亡与宁静
    c) 富饶的土地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几点? a) 对生活的热爱
    b) 智慧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c) 爱国情怀

答案:

  1. b) 宁静的夜晚
  2. b) 死亡与宁静
  3. b) 智慧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强调宁静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但王维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描绘,而陆游则是对内心智慧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 【双调】折桂令_江头即事问 【双调】庆东原_江头即事低 清江引·长门柳丝千万结 秋雨写怀 中丞阮公书七代诗僧额为赠拈此奉谢 伏波庙 飞云岩 桃源洞 丹青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困结尾的成语 心头刺,眼中疔 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无可取 鳥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神魂撩乱 一何至此 头报 明矾 豆字旁的字 鼓叫 酉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冷库 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湮殄 破镜不重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