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东升上人》

时间: 2025-04-23 21:19:40

诗句

法王来西域,梵刹插东天。

复阁松杉迥,浮图星斗悬。

涛声酬鸟语,云影荫川田。

乙夜无生话,尘心顿惘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9:40

原文展示

赠东升上人
法王来西域,梵刹插东天。
复阁松杉迥,浮图星斗悬。
涛声酬鸟语,云影荫川田。
乙夜无生话,尘心顿惘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法王到达西域,令人感受到一种宏伟的宗教氛围。高耸的梵刹矗立在东天之中,精致的亭阁和松树、杉树在远处显得格外遥远。浮图(塔)如同星辰一般悬挂在空中。涛声与鸟语相应和,云影在川田上投下了阴影。夜晚的宁静使人不再有世俗的言语,心灵的尘埃瞬间消散,感到一阵迷惘。

注释

  • 法王:指的是佛教的领袖或高级僧侣。
  • 西域:古代对今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称谓。
  • 梵刹:指佛教寺庙。
  • 复阁:指重重叠叠的楼阁。
  • 松杉:松树和杉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浮图:指佛塔。
  • 乙夜:指夜晚,可能是指“某个夜晚”。
  • 尘心:世俗的心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昕,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葛昕对宗教的思考和对西域文化的向往之际,表现了他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宗教场景。开篇的“法王来西域”引入了主题,给人以宗教的庄严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梵刹耸立于东天,象征着高尚的信仰和追求。复阁和松杉的意象则营造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暗示着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涛声酬鸟语”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音响的对比和交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最后两句则极具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内心的迷惘,令人深思。

整首诗如同一幅画卷,展现了宗教的崇高与自然的宁静,以及人心的迷惘与追寻,体现了葛昕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法王来西域:开篇直接引入主题,法王的到来象征着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2. 梵刹插东天: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高耸,给人以壮观的视觉冲击。
  3. 复阁松杉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营造出一种遥远与幽静的氛围。
  4. 浮图星斗悬:将宗教建筑与星空相提并论,暗示着宗教的神秘与崇高。
  5. 涛声酬鸟语: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6. 云影荫川田:描绘了云影在田野上的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感。
  7. 乙夜无生话:表达了在宁静的夜晚,超脱世俗的感受。
  8. 尘心顿惘然:最终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迷惘,反思人心的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图星斗悬”,将浮图比作星斗,增强了神秘感。
  • 对仗:如“涛声酬鸟语”,形成了和谐的音律,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意象丰富,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王:象征着智慧与信仰的引导者。
  • 梵刹:代表佛教文化的象征,体现出宗教的高尚。
  • 涛声:象征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云影:暗示着变化与无常,反映了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法王来西域”,法王指的是?
    A. 普通僧侣
    B. 佛教领袖
    C. 政治领袖

  2. “涛声酬鸟语”中的“酬”字可以理解为?
    A. 回应
    B. 追求
    C. 遇见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赠东升上人》更侧重于宗教与精神层面的探索,而《静夜思》则更为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大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父词 渔父二首 渔父·渔父醒 渔父 长相思 一月廿三日山中始见桃花 长相思 长相思 柬晓蔷弟 长相思 盼二妹不至 长相思 其二 长相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针射 包含煽的词语有哪些 人浮于事 屮字旁的字 琐脞 深入膏肓 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达权知变 佞枝 辈结尾的成语 白手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鹵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疑疑惑惑 时网 包含粥的成语 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