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5:07
殢人娇
—— 张扩 〔宋代〕
多少胭脂,匀成点就。
千枝乱攒红堆绣。
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
对景忆良朋,故应招手。
曾记年时,花间把酒。
枉淋浪春衫湿透。
文园今病,问远能来否。
却道有,荼牡丹时候。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与伤感。诗人感慨胭脂的颜色如花般艳丽,然而美丽的花朵并不能长久保持,岁月匆匆而过。他在景色中回忆起昔日的好友,忍不住招手呼唤。曾经在花间把酒畅饮的时光,令人怀念,然而如今却只能感叹春衫湿透,无法再现当年的欢乐。最后,诗人询问朋友是否能来,但朋友却说等到荼苔和牡丹盛开的时候再来。
张扩,字子华,号惺斋,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文人世家。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张扩的作品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殢人娇》创作于一个春天的午后,诗人站在花丛中,回忆起与好友的美好时光。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但同时也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中渗透着对友情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殢人娇》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短暂。开头的“多少胭脂,匀成点就”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花海中,鲜艳的色彩令人陶醉。然而,随之而来的“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鲜花虽美,却终究难以长久。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引发对往日好友的思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枉淋浪春衫湿透”一句,形象地传达出春天的潮湿,也比喻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最后提到“荼牡丹时候”,不仅暗示了期待朋友重聚的时刻,也隐含着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花的意象,诗人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珍贵,富有哲理性。
《殢人娇》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张扩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胭脂”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丽与青春
C. 财富
“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意指什么?
A. 花开长久
B. 时间流逝很快
C. 花的颜色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