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4:17
冷清清地,便逢欢也则不情不绪。
况是宵长孤枕侧,挨得几番秋雨。
兰炷微沉,桃笙半叠,送尽炉烟缕。
香浓醉薄,此愁何减羁旅。
不过絮断柔肠,乱蛩枉却,费许多言语。
二十五声清漏永,尽够滴残双箸。
翠湿云鬟,凉侵玉腕,那复催砧杵。
由他梦醒,别来和梦难据。
这首诗描绘了孤独的情感,尽管有欢聚,却仍然心情低落。夜长人孤,身在异乡,几番秋雨的侵袭让人倍感凄凉。兰香在微微沉淀,桃笙的声音轻轻叠加,炉火的烟缕也已渐渐散尽。浓郁的香气却让人醉得轻薄,这样的愁苦又怎能减轻在旅途中的思念呢?不过是那柔肠寸断,秋蝉乱鸣,费了不少唇舌来诉说。钟声已经响了二十五下,足够我用那残余的筷子敲打。云鬟湿润,凉意侵袭玉腕,这样的情景又如何能催促磨杵呢?任凭梦醒,别来依旧难以追寻梦境的真实。
顾贞观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中常常流露出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孤独的秋夜,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孤独的长夜中,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冷清清地,便逢欢也则不情不绪”,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孤独对心情的影响。尽管外界有欢庆的气氛,内心却难以平静,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心灵孤寂。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秋雨和孤枕的意象,带出了思乡的情感。雨水的滋润与秋夜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离愁的氛围。诗中提到的香气和音乐则成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几句,诗人反复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梦境的无常,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浓厚的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揭示了人在孤独环境中的无奈与愁苦。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二十五声清漏”是指什么?
“兰炷微沉”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