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时间: 2025-07-31 07:56:15

诗句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56:15

原文展示: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白话文翻译:

全国各地战火纷飞,离别的宴席上泪水容易落下。 可怜你背负着米粮离去,在这落花时节。 思念之情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互相宽慰并期待未来的相聚。 手中握着柳枝,这是指向南方的枝条。

注释:

  • 海内:指全国各地。
  • 兵方起:指战乱四起。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怜君负米去:怜悯你背负着米粮离去,暗指旅途艰辛。
  • 惜此落花时:惋惜在这落花时节分别。
  • 想忆看来信:思念之情通过书信来表达。
  • 相宽指后期:互相宽慰并期待未来的相聚。
  • 殷勤手中柳:手中握着柳枝,表示依依不舍。
  • 此是向南枝:柳枝指向南方,可能暗指诗人希望对方平安归来的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北宋两朝,是南唐的重要文臣,也是北宋初年的著名文人。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战乱时期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诗中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友人离别的场景。首句“海内兵方起”直接点明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为全诗的离别之情奠定了基调。接着,“离筵泪易垂”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悲伤情感。后两句通过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层次。最后,“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以柳枝为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徐铉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内兵方起:直接点明战乱四起的背景,为离别的悲伤增添了时代色彩。
  2. 离筵泪易垂:通过“泪易垂”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情感。
  3. 怜君负米去:以“负米去”暗喻友人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
  4. 惜此落花时:以“落花时”比喻离别的时节,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5. 想忆看来信:通过书信来表达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6. 相宽指后期:互相宽慰并期待未来的相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7. 殷勤手中柳:以柳枝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8. 此是向南枝:柳枝指向南方,可能暗指诗人希望友人平安归来的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花时”比喻离别的时节,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 象征:如“手中柳”象征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
  • 对仗:如“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乱时期的离别与期盼。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旅途的关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诗中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时代动荡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海内兵方起:战乱四起的背景,增添了离别的悲伤色彩。
  • 离筵泪易垂:离别时的悲伤情感,通过“泪易垂”这一形象的描绘得以体现。
  • 怜君负米去:友人旅途的艰辛,以“负米去”暗喻。
  • 惜此落花时:离别的时节,以“落花时”比喻,增添了哀愁氛围。
  • 想忆看来信:通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 相宽指后期:互相宽慰并期待未来的相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 殷勤手中柳:柳枝象征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
  • 此是向南枝:柳枝指向南方,可能暗指诗人希望友人平安归来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徐铉 D. 王维

  2. 诗中“海内兵方起”指的是: A. 全国各地战火纷飞 B. 全国各地丰收 C. 全国各地和平 D. 全国各地灾害

  3. 诗中“怜君负米去”中的“负米去”暗喻: A. 友人旅途的艰辛 B. 友人背负着财富 C. 友人背负着希望 D. 友人背负着责任

  4. 诗中“殷勤手中柳”中的“柳”象征: A. 依依不舍的情感 B. 友人的身份 C. 友人的职业 D. 友人的爱好

答案:

  1. C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别》: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对比:

  • 徐铉《送王四十五归东都》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但徐铉的诗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徐铉的诗歌。

相关查询

临江仙·逗晓莺啼声昵昵 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 兰陵王·恨之极 西江月(春晚)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 鹧鸪天·代人赋 满江红 其一 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御书阁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乌焉成马 触禁犯忌 月字旁的字 穷陬 无庄 刮骨去毒 马字旁的字 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公演 虚旷 忮害 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毋庸置疑 反文旁的字 一齐众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