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幽州歌》

时间: 2025-05-02 20:49:02

诗句

汉儿辫发笼氈笠,日暮黄金台上立。

臂鹰解带忽放飞,一行塞雁南征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9:02

原文展示:

汉儿辫发笼氈笠,
日暮黄金台上立。
臂鹰解带忽放飞,
一行塞雁南征急。

白话文翻译:

汉族的小伙子头发辫成辫子,戴着草笠,
傍晚时分站在金色的台子上。
他解开带子,放飞了手中的鹰,
一行北国的大雁急匆匆地向南飞去。

注释:

  • 汉儿:指汉族的年轻男子。
  • 辫发:指将头发编成辫子。
  • 笼氈笠:笼是指笼罩,氈笠是草制的帽子。
  • 黄金台:这里指金色的高台,可能是指夕阳映照下的台子。
  • 臂鹰:指手中握着的鹰。
  • 解带:解开腰带。
  • 一行塞雁:指一群从边塞飞来的大雁。
  • 南征急:急速地向南飞去,表达了迁徙的紧迫感。

典故解析:

“塞雁”指的是北方的雁,通常在季节变迁时南飞,这里可能暗喻了北方的战乱与动荡。在古代,雁的迁徙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幽州歌》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忧外患的历史阶段,诗人通过描绘北雁南飞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心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幽州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一幅北国青年在日落时分放飞猎鹰的画面,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中通过“汉儿”的形象,体现了北方人民的刚毅与勇敢;而“黄金台”则象征着夕阳的温暖和壮观,映衬出青年在此时此刻的孤独与思考。最后提到的“塞雁”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时局的动荡和离别的愁苦。整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清新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儿辫发笼氈笠:描绘了北方汉族青年形象,体现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征。
  2. 日暮黄金台上立:描写了夕阳西下的场景,暗含孤独与思索。
  3. 臂鹰解带忽放飞:表现了青年与鹰的互动,象征着自由与追求。
  4. 一行塞雁南征急:通过雁的迁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辫发”与“黄金”,“臂鹰”与“塞雁”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
  • 拟人:鹰被赋予了自由飞翔的能力,象征着志向与自由。
  • 意象:金色的夕阳、孤独的台子、飞向南方的雁,均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哀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北方青年日暮时分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儿:象征着勇敢与坚韧的北方人。
  • 黄金台:代表光辉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即将逝去的时光。
  • 臂鹰:象征自由、勇气与追求。
  • 塞雁:作为北方的标志,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汉儿辫发笼氈笠”中的“汉儿”是指什么? A. 汉族的年轻男子
    B. 汉族的老年男子
    C. 汉族的女性
    D. 外族人

  2. 诗中提到的“黄金台”象征什么? A. 贫困
    B. 希望与光辉
    C. 绝望
    D. 战争

  3. “一行塞雁南征急”中,塞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乡
    B. 喜庆
    C. 友谊
    D. 战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幽州歌》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加直接,汪元量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暗含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余大父著作尝以所得沈元用给事歙砚遗水南林 沁园春·昔卧龙公 留山间种艺十绝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次韵别方时父 汉儒二首 沁园春·天造梅花 赵清献墓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 水调歌头·老年有奇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漩流 生死苦海 韭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日昳 骨字旁的字 青骡 有利无弊 攒室 城结尾的成语 流芳千古 箪食壶酒 包含锵的词语有哪些 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恤近忽远 挈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