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4:29
秋日酬王昭仪
作者:汪元量 〔宋代〕
愁到浓时酒自斟,
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
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
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
劲气萧萧入短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愁苦的时刻,独自斟酒,挑灯夜读,感伤泪流的情景。诗人感到在黄金台上没有知己,碧玉调的音乐空有美好,却无人共鸣。秋风吹动着孤寂的梦,夜雨敲打着灯光,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最后,庭前的梧桐雨声,带来了萧瑟的寒意,渗透到了他的衣襟中。
汪元量,字子明,号元量,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场,性格豪放,诗风清新洒脱,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此诗创作于秋日,正值秋季,诗人面临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借助秋风、梧桐雨等意象,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秋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尤其是对于孤独、愁苦的描绘。开头两句“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通过自斟自饮的孤独场景,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心酸。挑灯看剑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一种对理想与抱负的追寻。接下来的“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则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以及面对美好却无所依托的失落感。随着诗句的深入,秋风、夜雨、梧桐雨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浸透了一种深沉的乡愁与孤独感,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全诗在意象上紧扣秋日的氛围,情感上则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诗人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下,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最终将孤独感深化至衣襟的寒意,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孤寂与愁苦,表达了对理想、知音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诗中提到的“黄金台”象征什么?
诗人在“愁到浓时”时选择做什么?
“一灯夜雨”中“夜雨”最能表达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