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日言怀》

时间: 2025-07-29 22:19:21

诗句

苦被流年迫,衰羸老病情。

得归青嶂死,便共白云生。

树枿烧炉响,崖棱蹑屐声。

此心人信否,魂梦自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2:19:21

原文展示:

夏日言怀
苦被流年迫,衰羸老病情。
得归青嶂死,便共白云生。
树枿烧炉响,崖棱蹑屐声。
此心人信否,魂梦自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夏日中的感慨与思索。诗人感叹自己被岁月的流逝所迫,身体虚弱,病痛交加。若能归隐于青山之中,死后便与白云同生。听着树枝在炉子上发出的声音,听到山崖上行走的声音。我的心情,别人能否理解呢?而我的魂梦,却是分外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1.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2. 衰羸:形容身体虚弱。
  3. 青嶂:青色的山峦,指隐居之地。
  4. 白云生:意为死后化为白云,与自然融合。
  5. 树枿:树枝。
  6. 蹑屐声:行走在山崖上的声音。

典故解析:

“得归青嶂死,便共白云生”可以看作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思想。这一意象在李白、陶渊明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常有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80-843年),唐代诗人,出生于今四川省。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盛唐时期,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使得许多文人追求隐逸生活,而齐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抒发自己对生命、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夏日言怀》是一首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夏日的炎热中,感受着岁月的无情,身体的衰弱和心灵的困惑。首句中“苦被流年迫”表明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紧接着的“衰羸老病情”更是将身心疲惫的状态凸显无遗。

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时,诗人描绘了青山白云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此种向往与现实的冲突,令诗人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希望归隐于自然,另一方面又对人生的悲剧感到无奈。

“树枿烧炉响,崖棱蹑屐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山野生活,仿佛置身于清幽的环境之中,耳边传来自然的声音。这一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加深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一句“此心人信否,魂梦自分明”则引发读者对心灵与外界关系的深思。诗人对自己内心的独白,既有对他人的疑惑,也有对自身情感的确认,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清晰的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齐己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苦被流年迫:感叹岁月无情,自己被迫承受生活的重负。
  2. 衰羸老病情:描述自己身体的虚弱和健康的恶化。
  3. 得归青嶂死:希望能返回青山隐居,逃避世俗的纷扰。
  4. 便共白云生:死后与白云同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5. 树枿烧炉响:描绘隐居生活中的宁静,给人以自然的亲近感。
  6. 崖棱蹑屐声:行走在山崖上的声音,进一步渲染出自然的气息。
  7. 此心人信否:诗人对他人理解自己内心的疑问。
  8. 魂梦自分明:虽然外界无法理解,但内心的追求与梦想却十分清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隐与自然结合,表达生活的希望。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让读者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树枿烧炉响,崖棱蹑屐声”,增强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向往自然与自由的心态,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诗中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流年: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2. 青嶂: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代表对自由的向往。
  3. 白云:象征归隐后的宁静与超脱。
  4. 树枿、蹑屐声:自然的声音,象征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年”指的是什么?
    A. 人生的经历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2. “得归青嶂死”中的“青嶂”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隐逸的理想
    C. 朋友的支持

  3. 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他人的期待
    B. 对内心的理解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齐己陶渊明: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齐己更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外界的疑惑,而陶渊明则更纯粹地描绘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解读:
齐己的诗歌融合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而陶渊明则在同样的主题中显得更为清晰和宁静。两者都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选》
  2. 《唐诗三百首》
  3. 《齐己诗集》

以上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齐己的诗歌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合花二绝 其一 夜合花 寄尹默重庆静石湾 夜合花 夜合花·柳锁莺魂 东坡引 其六 藤席 东坡引 其五 漆枕 东坡引 其三 琢针 东坡引 其二 剪刀 东坡引 苏州农业药械厂东风焦化厂及炭黑厂皆于全国群英会评得红旗,连日观药械焦化二厂,赋词美之 东坡引 题线云平女士画东坡策杖行吟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使乖弄巧 如出一口 颓志 奇技淫巧 曰字旁的字 握炭流汤 福过灾生 丶字旁的字 隐虹 憬涂 斤字旁的字 飔飔 包含剡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禽息鸟视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