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13
匡庐久别离,积翠杳天涯。
静室曾图峭,幽亭复创奇。
典衣酬土价,择日运工时。
信手成重叠,随心作蔽亏。
根盘惊院窄,顶耸讶檐卑。
镇地那言重,当轩未厌危。
巨灵何忍擘,秦政肯轻移。
晚觉莎烟触,寒闻竹籁吹。
蓝灰澄古色,泥水合凝滋。
引看僧来数,牵吟客散迟。
九华浑仿佛,五老颇参差。
蛛网藤萝挂,春霖瀑布垂。
加添双石笋,映带小莲池。
旧说雷居士,曾闻远大师。
红霞中结社,白壁上题诗。
顾此诚徒尔,劳心是妄为。
经营惭培塿,赏玩愧童儿。
会入千峰去,闲踪任属谁。
久别匡庐山,满眼青翠遥不可及。
静室曾经描绘过峭壁,幽亭又创作出奇妙的景致。
用旧衣物换取土壤的价格,择日而运工匠。
随手堆砌成重叠的景象,随心所欲修建遮蔽的地方。
树根盘旋,院子显得狭窄,屋顶高耸,令人惊讶。
大地的重压难以承受,窗前似乎并不害怕危险。
巨灵怎会忍心撕裂,秦政又岂能轻易搬迁。
傍晚时分,草烟轻触,寒风中竹子沙沙作响。
蓝灰色的天空古朴而清澈,泥水相融散发着芬芳。
引来僧人来此品赏,吟客散去时迟迟不愿离去。
九华山显得模糊不清,五老峰则是高低不齐。
蛛网和藤萝相互缠绕,春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双石笋增添了生机,映衬着小莲池。
旧说雷居士曾经听闻远方的大师。
在红霞中结社,在白壁上题写诗句。
回顾这一切,确实是徒劳,费心思也是妄想。
经营景致让人愧疚,赏玩之乐让人羞愧。
最终将归入千峰之中,闲游的踪迹任由他去。
齐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常以山水写景见长。其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在唐代,文人雅士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灵感,齐己的《假山》正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哲思,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思考。
《假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与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假山的形态与环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匡庐久别离”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渴望。接着,通过对静室、幽亭的描述,展现了假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假山的美丽景观,体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在后面的内容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提到的“根盘惊院窄,顶耸讶檐卑”,生动地描绘出假山的奇特形态,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经营假山的惭愧与无奈,体现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通过整首诗,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假山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省。诗人既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美丽,又流露出内心的惆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哲学。
《假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
A. 一座城市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片森林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崇敬
C. 厌倦
D. 恐惧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齐己的《假山》更注重对假山的细致描绘与感悟,王维则通过简练的语句展现山水的空灵与宁静。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