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居杂咏 其九》

时间: 2025-04-25 17:41:50

诗句

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

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

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

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

安得三径馀,诛茅种瓜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1:50

原文展示:

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
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
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
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
安得三径馀,诛茅种瓜芋。

白话文翻译:

诗人描绘了一个十亩大小的公园,阳光照射下的景象别有趣味。浮动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而晴朗的沙地已然胜过行走。诗人手杖而行,和年幼的孩子们一起,大家的鞋子各异。枯鱼在微波中游动,枯萎的菊花在露水中饮水。欣赏自然万物都有其时,抚摸心怀偶尔会有些忧虑。为何不能有三条小径,种上瓜和芋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公园:指的是一片开阔的绿地。
  • 日陟:日头升高。
  • 浮阴:指浮动的阴影。
  • 杖藜:手杖,通常用来支撑。
  • 童稚:童年时期的孩子。
  • 悴菊:枯萎的菊花。

典故解析:

  • “三径”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隐逸生活的理想境地,寓意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相交、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秋居杂咏》系列诗作多为李弥逊在秋天时节创作,旨在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秋日公园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通过描写公园的开阔与阳光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下来,“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则通过对光影变化的细腻观察,展现了秋季独特的自然美。诗中的“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童年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

此外,“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则在细节上展示了秋天的萧瑟,暗含了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最后两句“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淡然与哲理。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描述了公园的广阔以及阳光洒下带来的乐趣。
  •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光影交错的景象,晴天的沙地比阴影更让人想要行走。
  • “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描绘了诗人与孩子们一同散步的场景。
  • “枯鱼泳微澜,悴菊饮晞露”:自然中生物的挣扎与枯萎,引发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 “欣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感叹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时机,内心偶尔也会有忧虑。
  • “安得三径馀,诛茅种瓜芋”:希望能有更多的田园生活,种植瓜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体验结合,产生共鸣。
  • 对仗:如“杖藜相与行,童稚杂冠履”体现了形式美。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围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园:象征自然的自由与广阔。
  • 浮阴:象征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杖藜: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引导。
  • 童稚:象征纯真与无忧。
  • 枯菊: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杖藜”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植物
    • B. 手杖
    • C. 一种工具
  2.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 A. 城市生活
    • B. 田园生活
    • C. 旅行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表达隐逸生活的诗篇。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体现隐居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对比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李的诗更关注人与自然的互动,而陶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归属感。两者均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各有侧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围肚诗 题贞节贾母刘氏 赏花 黄门飞鞚图 赠相师 别王良辅 次韵时中 癸巳九日 留别和杜紫微韵 感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聋俗 有会儿 雪窑冰天 骨字旁的字 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针芥之合 巴林石 打草谷 耒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量变 麥字旁的字 亡国大夫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单人旁的字 兴丞相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皓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