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10
原文展示: 徐先辈挽词 赵师秀 〔宋代〕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
白话文翻译: 难道说名声早传,却反而成了不遇的非议? 他的赋文曾被天子所见,他的诗作也为世人所知。 突然间种下了三尺高的松树,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得到那一枝桂花。 那些幽深的花香,谁能为之立传?御史怀念着那悠扬的壎箎之音。
注释: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徐先辈挽词》可能是为某位早逝的文人所作,表达了对这位文人早逝的惋惜和对他在文学上成就的肯定。诗中提到的“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表明这位文人曾有作品被天子所见,且其诗作广为人知,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成就和认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表达了对一位早逝文人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诗中“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一句,既表达了对徐先辈早逝的惋惜,也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则肯定了徐先辈在文学上的成就,但“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却暗示了他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最后两句“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则表达了对徐先辈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表达了对一位早逝文人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诗中既表达了对徐先辈早逝的惋惜,也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肯定了徐先辈在文学上的成就,并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表明徐先辈在文学上有怎样的成就? A. 他的赋文曾被天子所见,他的诗作也为世人所知。 B. 他的赋文和诗作都不为人知。 C. 他的赋文和诗作都只被天子所见。 D. 他的赋文和诗作都只被世人所知。 答案:A
诗中“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徐先辈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 B. 对徐先辈的嫉妒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忽视。 C. 对徐先辈的冷漠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无视。 D. 对徐先辈的憎恨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破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