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2:40
原文展示:
浔阳陶氏别业 刘昚虚 〔唐代〕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白话文翻译:
陶家习惯于先隐居,在长江边种植柳树。 早晚在浔阳城外,穿着白衣来这里已经几年。 雨后的云彩照亮了孤独的山岭,秋天的水清澈映照着寒冷的天空。 自然景象显得格外清新开阔,野外的情感多么连绵不断。 在萧瑟的山丘中欣赏,明智的统治者并非徒有其名。 愿意守护着黍稷的税收,回到东山的田地耕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昚虚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深受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影响。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提到的“陶家习先隐”和“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都反映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陶家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等句,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山岭的美丽和秋水的清澈,给人以宁静和开阔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陶家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家”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陶弘景 C. 陶侃 D. 陶潜
诗中的“白衣”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服装 B. 平民的服装 C. 隐士的服装 D. 士兵的服装
诗中的“霁云明孤岭”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雨后的云彩照亮了孤独的山岭 B. 晴朗的天空 C. 夜晚的星空 D. 春天的景色
诗中的“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成为官员 B. 隐居生活 C. 旅行 D. 经商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