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0:09
原文展示:
徐孺子宅 赵师秀 〔宋代〕
今识高眠处,沧波是切邻。 已知难即鹿,惟有独潜鳞。 草长过荷叶,藤深失树身。 闲思昔微子,犹自得称仁。
白话文翻译:
现在我知道了高枕无忧的地方,那里的波涛近在咫尺。 已经明白难以捕获那鹿,只能独自潜藏的鱼。 草长得超过了荷叶,藤蔓深得遮住了树干。 闲暇时想起过去的微子,他仍然被称赞为仁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美,宋代诗人,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隐居的环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微子启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两句以“高眠处”和“沧波”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壮阔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对“草长”和“藤深”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环境的幽深和静谧。最后两句通过对微子启的怀念,表达了对仁德的追求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微子启的怀念,表达了对仁德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潜鳞”比喻什么? A. 隐居的人 B. 隐藏的鱼 C. 难以捕获的目标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微子”是指谁? A. 微子启 B. 微子衍 C. 微子期 答案:A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都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