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0:57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溪水的清澈与宁静,松树在雨中滴落着水珠。谁能想到,古老的岩石上却没有沾染任何人的足迹,显得格外清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古石”象征着时间的久远与自然的恒久,而“世人迹”则反映出诗人对人世纷扰的疏离和对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苏州,世称“钱青子”。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之时。诗人常游历山水,感受自然的宁静,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追求清静的心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和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意境。诗中的“净与溪色连”,表现出溪水的清澈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营造出一种非常宁静的氛围。而“幽宜松雨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雨滴从松树上滴下的声音,仿佛置身于那一片静谧的山林中。
在最后两句中,“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更是深化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人世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向往。古石代表着沧桑与时间的流逝,而未被染指的状态则象征着一种纯净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清幽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净与溪色连”中的“净”是指什么?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不染世人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钱起的《石上苔》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钱起更强调了古石的沉静与未被打扰的状态,而王维则通过描写鹿的生动形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