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仙都五首》

时间: 2025-05-02 04:58:29

诗句

石笋古传八百丈,鼎湖仙去几千年。

我疑二事无从政,但信仙都是洞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29

原文展示:

游仙都五首
作者: 吴谨微 〔宋代〕

石笋古传八百丈,
鼎湖仙去几千年。
我疑二事无从政,
但信仙都是洞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的石笋高耸入云,传说有八百丈之高,而鼎湖的仙人早已离去几千年。我对这两件事感到疑惑,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但我相信仙境就在这洞天之中。

注释:

  • 石笋: 指自然形成的石柱,常用于形容高耸的山石。
  • 鼎湖: 可能指鼎湖山,是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
  • 仙去: 仙人离去的意思,暗示时光的流逝。
  • 洞天: 指隐秘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谨微,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吴谨微对仙境的向往之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阶段。诗中对仙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高远的仙境画面。开头两句通过对“石笋”和“鼎湖”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这两者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诗人以“八百丈”与“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构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诗人对“二事”的疑惑,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而“但信仙都是洞天”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让人在面对困惑时,仍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吴谨微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笋古传八百丈”:以“古传”引入,强调石笋的历史悠久,形容其高耸入云,给人以震撼。
    • “鼎湖仙去几千年”:鼎湖的仙人离去,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间的变迁,带有一丝惆怅。
    • “我疑二事无从政”: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与无奈,似乎与世俗的事务格格不入。
    • “但信仙都是洞天”:尽管有疑惑,仍然坚信仙境的存在,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石笋”与“鼎湖”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夸张:如“八百丈”的描述,增强了石笋的壮丽感。
    • 象征:洞天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了人们对超脱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赖。

意象分析:

  • 石笋:象征坚韧与高耸的理想,代表着人们向往的目标。
  • 鼎湖:代表神秘与悠久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仙人:象征着超脱与理想生活,暗示着一种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 洞天:象征理想的世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笋”有多高?
    A. 百丈
    B. 八百丈
    C. 千丈

  2. “鼎湖仙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3. 诗人对“二事”的态度是:
    A. 有解决方案
    B. 感到无奈
    C. 很乐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对自然与仙境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自然景观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对比:

  • 对比吴谨微与李白的作品,吴的诗更显细腻与思考,李的诗则激昂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谨微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冲卿上元从架至集禧观偶成 示四妹 我欲往沧海 泊姚江 沟港 发馆陶 射亭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龙泉寺石井二首 即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自立 睡生梦死 害事 左顾右眄 天差地远 缶字旁的字 愧羞 连杯 厂字头的字 氏字旁的字 刻画无盐 疋字旁的字 太平无事 收生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