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我欲往沧海》

时间: 2025-05-02 04:00:20

诗句

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叹息谢不能,相看涕翻盆。

客止我且往,濯发扶桑根。

春风吹我舟,万里空目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0:20

原文展示:

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叹息谢不能,相看涕翻盆。
客止我且往,濯发扶桑根。
春风吹我舟,万里空目存。

白话文翻译:

我想去沧海,客人你是从河源而来的。
我在口袋中寻找胶水,想要拯救这千年的浑浊。
我告诉客人这只是在空谈,你还是得回到昆仑山。
我叹息无法相救,互相看着泪水如盆般翻涌。
客人请你暂时停留,我去洗净我的头发在扶桑的根上。
春风吹动我的船,我向着万里之外空旷的视野眺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沧海:指大海,象征辽阔与未知。
  • 河源:指河流的源头,象征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 囊中胶:口袋中的胶水,意指求助于微不足道的物品来解决大问题。
  • 昆仑: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山脉,象征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长在东方,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涕翻盆:泪水像盆一样翻涌,形容悲伤之深。

典故解析:

  • 昆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昆仑山是神话的象征,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扶桑:在东周时期的文献中,扶桑被描述为一个神秘的地方,常常与日出、光明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推行新法,力图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深具哲理,常常表现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他对人生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他在政治与文学上的理想与追求。

诗歌鉴赏:

《我欲往沧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沧海与河源,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歌开头的“我欲往沧海”表明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然而“客来自河源”则暗示着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接下来的“手探囊中胶”则显得有些无奈,试图用微不足道的物品来解决庞大的问题,似乎在暗示自己所处的困境与无力感。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昆仑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叹息谢不能”则突显出一种无奈与悲伤。诗的最后两句“客止我且往,濯发扶桑根”意在表达诗人希望在自然中寻找解脱,借助春风的力量,追求更高远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既有对理想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王安石在哲理诗上的成就与深邃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欲往沧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知与自由的向往。
  • “客来自河源”:引入客人,暗示交流与对话。
  • “手探囊中胶”:象征着试图用微小的力量去解决宏大的问题。
  • “救此千载浑”:表达对历史沉淀的忧虑与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情。
  • “我语客徒尔”:自知言语无力,感叹空谈无益。
  • “当还治昆仑”:理想在高处,实际却难以触达。
  • “叹息谢不能”:无奈的叹息,表明对自己无力的遗憾。
  • “相看涕翻盆”:彼此间的悲伤与无奈交融。
  • “客止我且往”:客人停留,诗人准备出发,象征自我探索。
  • “濯发扶桑根”:回归自然,寻找新生与希望。
  • “春风吹我舟”:象征着希望与力量的传递。
  • “万里空目存”:展现了诗人向往的辽阔视野与未来的可能性。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形成对称的句式。
  • 比喻:如“涕翻盆”形象化悲伤的深切。
  • 象征:沧海、昆仑、扶桑等意象都富有文化内涵,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探讨了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的人生哲学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象征自由与广阔的心灵世界。
  • 河源:象征来源与根基,提示人们的归属感。
  • 昆仑:代表理想与高远目标。
  • 扶桑: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的起点。
  • 春风:象征希望与力量,带来新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沧海”象征什么?
    A. 自然力量
    B. 理想与自由
    C. 家乡

  2. 诗中“涕翻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无奈
    C. 愤怒

  3. “我欲往沧海”与“客来自河源”的关系是什么?
    A. 对比
    B. 因果
    C. 平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杜甫:王安石的《我欲往沧海》强调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思考。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安石评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登少府 送耿处士 上谷送客游江湖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寄柳舍人宗元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送道者 送陈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行不由径 包含咒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一代儒宗 回眸一笑 包含剪的词语有哪些 吟榻 咒禁师 左提右挈 乡邮 禾字旁的字 聊胜于无 釒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儛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