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29
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
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
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初建时的景象,远处传来了傍晚的钟声。窗户后面是流淌的溪水,房屋的廊道一部分建在城墙上。远方的山峦层层叠叠,而芳草则生长得稀疏而又茂盛。每次和你携手漫步时,总是要麻烦长老来迎接。
皇甫冉(约公元775年-约835年),字公雅,号白云,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和友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皇甫冉的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常与友人交流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期,当时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东林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酬裴补阙吴寺见寻》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东林寺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恬淡悠然的心境。诗的开头“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晚钟声在寺庙中回荡,仿佛在提醒人们放下世俗的繁杂,回归内心的平静。接着,诗人描绘窗外流淌的溪水和房廊架在城墙上的景象,展现了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一句,展现了远山的壮丽和草地的生机,诗人透过自然的景象,流露出对生命和友谊的热爱。最后一句“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则是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同时又流露出对长者的尊重,体现了儒释道文化交融的意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唐诗时期独特的精神内涵。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长者的尊敬。这种思想在唐代诗歌中尤为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
A. 西林寺
B. 东林寺
C. 南山寺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长老”是指?
A. 年长的人
B. 寺中的僧侣
C. 诗人的朋友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山、河、草
B. 森林、湖泊
C. 沙漠、海洋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的侧重点在于孤独与沉静,而皇甫冉则更强调友谊与相聚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