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1:04
入阴那山
李士濂
别来忆六载,重入叩禅扉。
林茂鸟声好,谷幽人迹稀。
登峰堪掬日,浴涧胜寻沂。
清可一泓注,末流何自歧。
谈玄与诋佛,臧谷辩谁迷。
若问菩提偈,空山叶落时。
自从分别已经六年了,我再次来到这座山,敲响了禅房的门。这里林木茂密,鸟儿的鸣声悦耳动听,山谷幽静,鲜有人迹。登上山峰可以捧住阳光,山涧的水流胜过寻常的沂河。清澈的水如同一泓明镜,流淌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呢?谈论玄理和贬斥佛教,深谷中辩论的人又是谁在迷惑呢?如果问我关于菩提的偈语,那就要在空山中,听那落叶的声音。
作者介绍:李士濂,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心中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士濂重游阴那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佛理的思考。诗中反映出他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在喧嚣世外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
《入阴那山》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之作。诗的开头,李士濂以“别来忆六载”引入,简洁而有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林茂鸟声好,谷幽人迹稀”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阴那山的宁静与美丽,令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恬淡。
随后,诗人运用“登峰堪掬日,浴涧胜寻沂”的比喻,展现了山的高峻与水的清澈,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与赞美。诗中的“清可一泓注”更是将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哲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存在的深思。最后,诗人以“若问菩提偈,空山叶落时”作结,既是对佛教思想的引申,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暗示了对真理的追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展开,传达出一种向往宁静与内心安宁的情感基调,探讨了人与自然、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载”指的是多少年?
诗中“浴涧胜寻沂”表达了什么?
“空山叶落时”所传达的意象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