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9:03
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睢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我本来就没有生命,哪里会有六十五岁这个说法呢?
生来就是追逐世俗的法则,妄想获得这样的人生。
随波逐流,登上了权力的高位,却失足跌落到南方的土地。
人们说我应该高兴,也说我应该害怕。
但我内心依然颓废,无论高兴还是害怕,都无法进入我的心里。
回到那二顷的田地,暂且再种些禾黍。
有人怀疑颍川的好,反而让我去汝南。
汝南又有什么意义,都是用来吃粟米的地方。
我的孩子说生日至,可以去睢昙的地方。
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今天又该向谁诉说呢?
老聃向西去胡地,孔子向东回鲁国。
我的命运不在天意之中,世人又何必对我有所预料呢?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苏辙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其作品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癸未生日》作于苏辙65岁生日之际,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俗观念的反思。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生活变故后,他对于人生的看法愈加深刻和孤独,诗中流露出对自我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
这首诗以自我反思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开头的“我生本无生”句直接切入主题,强调了生命的虚无与世俗的枷锁。作者在诗中揭示了人们对年龄、成就的执念,反映了他对“六十五”这个数字的无所谓态度。他通过“随流登中朝”来隐喻人生的起伏,虽曾站在权力的高处,却因不安定而跌落,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知。
在对“喜惧”的感受时,苏辙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颓废,表明了他在面对外界评价时的冷静与超脱。他选择回归田园,体现了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中提到的颍川和汝南,象征着他对地理位置和人生选择的思考。最后,借用老聃和孔子的典故,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思考:个人的命运并不完全受天意掌控,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强调了人应当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整首诗用词简练却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辙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及其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歌通过对生命的反思与对世俗观念的质疑,突出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诗中“我生本无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二顷田”象征着什么?
诗中引用了哪位历史人物来表达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