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

时间: 2025-05-02 12:35:22

诗句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胜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22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
作者: 苏辙 〔宋代〕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胜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白话文翻译

走进山中,路途曲折,隐隐传来寺院的钟声,刚好要关门。
青苔慢慢爬上我的草鞋,衣袂上沾满了露水。
山野人家,茅草屋顶,竹子搭成的房子,
一辈子都在这里局促,过着艰难的生活。
上天似乎不胜困扰,春天的稻田收成已尽,秋天的田地也不见好转。
老妻和小孩也自得其乐,山野的草花随意插在发髻上。
我长笑人世间那些醉生梦死的人,
终老于此,辛勤劳苦却无所回报。

注释

  1. 披榛:披开灌木丛,进入山中。
  2. 冉冉:慢慢地,轻轻地。
  3. 漙漙:湿润的样子,形容草露的状态。
  4. 茅茨:用茅草和竹子搭成的房屋。
  5. 局促:处境狭窄,生活拮据。
  6. 天公未胜困人:老天似乎也无法拯救困苦的人们。
  7. 辛勤漫欺世:辛苦劳作却被世人忽视和欺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开创了“苏门四学士”的盛名。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生活体验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隐居时,表达了他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山野生活的清幽与艰辛,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歌,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困顿。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细腻的山路和寺庙的钟声,使人感受到进入山林的神秘与静谧。接着,诗中通过“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生动,传达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感。

诗人在描写生活的艰辛时,运用了“野人茅茨苫竹屋”的意象,展现了隐士的简朴与无奈。这种生活虽然困苦,但老妻和稚子依旧能够自得其乐,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长笑人间醉未醒”一句,诗人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反对世俗的繁华与浮躁,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苏辙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披榛入山山路细:进入山中,路途曲折。
  2. 钟声出寺门将闭:寺院的钟声传来,门口即将关闭。
  3. 石苔冉冉上芒鞋:青苔慢慢爬上草鞋,暗示了行走的缓慢与自然的亲密。
  4. 草露漙漙著衣袂:草上的露水沾湿了衣袂,表达了清晨的湿润。
  5. 野人茅茨苫竹屋:描绘了山野人家的简陋住处,暗示生活的艰辛。
  6. 终身局促无生计:一生都过得困窘,没有生计。
  7. 天公未胜困人:上天似乎也无能为力,无法拯救困苦的人。
  8. 春田米尽秋田继:春天的稻田已没有收成,秋天的田地也无所继承。
  9. 老妻稚子亦自乐:即便生活艰难,老妻和小孩依旧能够找到乐趣。
  10. 野草山花还插髻:用山野的草花装饰发髻,展现了自然生活的质朴。
  11. 长笑人间醉未醒:对那些沉迷于醉生梦死的人长笑不已。
  12. 终老辛勤漫欺世:辛勤劳作却被世俗所忽视和欺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路细”比喻生活的艰辛与曲折。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草露漙漙”让人感到自然的温柔。
  • 对偶:如“春田米尽秋田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路: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青苔:象征自然的宁静和朴实。
  • 茅屋:隐喻人们的生活状态,简朴而困顿。
  • 草花: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披榛入山”的意思是什么? A) 进入城市
    B) 进入山中
    C) 进入河流

  2. 诗人如何看待世俗生活? A) 积极向上
    B) 无所谓
    C) 不屑一顾

  3.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状态是: A) 富裕
    B) 贫困
    C) 奢华

答案

  1. B) 进入山中
  2. C) 不屑一顾
  3. B) 贫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哲学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生活的美丽与和谐。

诗词对比: 苏辙的《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探讨了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困惑。苏辙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通过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轼与苏辙的文人生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毕翰林 和朱严留别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诗六首之四和与卢氏宋少府话旧游 和仲咸诗六首之三和自咏 和仲咸诗六首之六和送道服与喻宰 和张校书吴县厅前冬日双开牡丹歌 和杨遂贺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佩绶 艮字旁的字 优昙一现 不相问闻 柳仪曹 奸怪 茅屋草舍 小字头的字 首字旁的字 生客 乙字旁的字 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垧的词语有哪些 万世无疆 銮仪卫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