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22
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
作者: 苏辙 〔宋代〕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胜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走进山中,路途曲折,隐隐传来寺院的钟声,刚好要关门。
青苔慢慢爬上我的草鞋,衣袂上沾满了露水。
山野人家,茅草屋顶,竹子搭成的房子,
一辈子都在这里局促,过着艰难的生活。
上天似乎不胜困扰,春天的稻田收成已尽,秋天的田地也不见好转。
老妻和小孩也自得其乐,山野的草花随意插在发髻上。
我长笑人世间那些醉生梦死的人,
终老于此,辛勤劳苦却无所回报。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开创了“苏门四学士”的盛名。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生活体验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隐居时,表达了他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山野生活的清幽与艰辛,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苏辙的《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歌,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困顿。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细腻的山路和寺庙的钟声,使人感受到进入山林的神秘与静谧。接着,诗中通过“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生动,传达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感。
诗人在描写生活的艰辛时,运用了“野人茅茨苫竹屋”的意象,展现了隐士的简朴与无奈。这种生活虽然困苦,但老妻和稚子依旧能够自得其乐,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长笑人间醉未醒”一句,诗人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反对世俗的繁华与浮躁,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苏辙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披榛入山”的意思是什么?
A) 进入城市
B) 进入山中
C) 进入河流
诗人如何看待世俗生活?
A) 积极向上
B) 无所谓
C) 不屑一顾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状态是:
A) 富裕
B) 贫困
C) 奢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辙的《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探讨了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困惑。苏辙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通过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