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06:22
高士常徇俗,无心欲违世。
野鹤在鸡群,饮啄同敛翅。
昂昂望九皋,自有物外意。
下士求免俗,正恐俗难避。
嫫母学西子,象玉徒镇揥。
低回难敛容,不改凡冗气。
闻君开小阁,洁具高风致。
随砚翰墨香,雨带春烟细。
尽将窗几间,一洗簿书累。
汉有弘羊者,榷酤善言利。
流风至今兹,已作千古弊。
君方聊尔耳。升斗亦云寄。
顾我困埃尘,俛首甘俗吏。
均是为贫人,噫嘻勿羞愧。
高人常常迎合世俗,心中无意违背世道。
就像野鹤混杂在鸡群中,饮食和收拢翅膀都是一样的。
我昂首望向九皋,自有超越世俗的情趣。
下层人物想要摆脱世俗,恰恰怕世俗难以逃避。
嫫母学习西子的美丽,白玉般的姿态只是徒然的装饰。
她低回难以收敛自己的神态,依然掩饰不了凡俗的气息。
听说你开了一间小阁,洁净的环境中有着高雅的风致。
随着砚台和墨香,细雨带来了春天的烟雾。
尽量把窗户打开,洗净了书卷的烦累。
汉朝有个弘羊,善于榷酤和言辞的利益。
这种风气直到今天,已经成为千古的弊病。
你也不过是这样,升斗小民也只是寄居而已。
可我却困于尘世,俯首甘愿做个世俗的小吏。
我们都是贫困的人,唉,何必羞愧呢?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郑刚中对世俗的反思时,表达了他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身处社会底层的无奈感慨。
这首诗通过高士与下士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世俗压力下的挣扎与无奈。开头两句即点明主题,高士虽常徇俗却无心违背世道,展现了一种无奈但又无可奈何的态度。接下来的比喻“野鹤在鸡群”,描绘了真正的高洁者如何在尘世中难以立足,而下士则在追求摆脱世俗的同时又惧怕世俗的束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郑刚中对“嫫母”与“西子”的提及,进一步揭示了世俗的肤浅与虚伪,强调了真正的美在于内心而非外表。诗后半部分中,他通过描绘“开小阁”的高雅环境,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很快又回到现实,感叹“困埃尘”的无奈。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犹如在细雨中吟唱的春烟,既清新又有些愁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野鹤在鸡群”)、对比(高士与下士)、象征(嫫母与西子)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高士与下士的对比,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人在世俗压力下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士常徇俗”的意思是:
A. 高士不愿意过世俗生活
B. 高士常常迎合世俗
C. 高士与世俗毫无关系
D. 高士追求财富
“野鹤在鸡群”主要表达了:
A. 高洁之人难以融入世俗
B. 野鹤与鸡的关系
C. 自然生态的和谐
D. 生活的简单
作者对“嫫母学西子”的看法是:
A. 赞美嫫母的努力
B. 批评她的肤浅模仿
C. 认为这是自然的选择
D. 提到美的多样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