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避方寇五绝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5:57:27

诗句

朝廷平日祗尊儒,文武于今遂两途。

闻说官军又旗靡,谁收黄石老人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57:27

原文展示:

避方寇五绝 其三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朝廷平日祗尊儒,
文武于今遂两途。
闻说官军又旗靡,
谁收黄石老人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当时朝廷对儒学的崇尚与对军事的忽视之间的矛盾。诗人感叹,朝廷平时只尊重儒家思想,文官与武将如今各走各路。听说官军的旗帜又一次败落,谁能收拾黄石老人所传下的书信和智慧呢?


注释:

逐句解释:

  1. 朝廷平日祗尊儒:朝廷平时只尊重儒学。
  2. 文武于今遂两途:文官与武将如今各走各自的道路。
  3. 闻说官军又旗靡:听说官军又一次旗帜倒下、失败了。
  4. 谁收黄石老人书:谁能接过黄石老人所传的治国之道和智慧。

典故解析:

  • 黄石老人:指的是古代隐士,通常与兵法和治国之道有关,象征着智慧与策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称,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目睹了社会动荡,感受到朝廷对儒家思想的过度崇拜而忽视军事的重要性,因此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的忧虑。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避方寇五绝 其三》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治与武功的失衡。诗中开头两句指出了朝廷对儒生的偏重与对军事的忽视,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现状的不满。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官军失败的叙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衡的后果,并引发了对治国理政智慧的反思。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借用历史典故,既表现了对国事的担忧,也反映了对传统智慧的渴望。诗中“谁收黄石老人书”一句,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追问,也是对现实中缺乏能够贯彻这些智慧之人的无奈感叹。这一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廷平日祗尊儒:指出了朝廷的政策偏向,强调了对文人的重视。
  2. 文武于今遂两途:暗示文官与武将的分离,反映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与混乱。
  3. 闻说官军又旗靡:用“旗靡”来形象化军队的失败,显示出国势的衰落。
  4. 谁收黄石老人书:通过提问方式,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与对知识传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文武”、“尊儒”与“旗靡”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黄石老人象征着智慧与历史的积累,反映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治理的反思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儒学与军事的辩证关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石老人:象征智慧与传统的治国理念。
  • 旗靡:象征着失败与衰落。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石老人”象征什么?

    • A. 军事战略
    • B. 传统智慧
    • C. 诗歌创作
  2. 诗中“朝廷平日祗尊儒”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 A. 文治与武功齐头并进
    • B. 只重视文人,忽视军事
    • C. 军事大力发展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春望》(杜甫):同样体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悲痛。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避方寇五绝 其三》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情感,但郑的观点更偏向于对治国理政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有详细介绍。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深入的诗词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戴南湾 长乐道中 廉泉 送秋 偶成 留别句容簿 锁窗寒 送友之吴门 题阮希圣东湖 其三 题阮希圣东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独擅其美 折旧 色字旁的字 引类呼朋 颜子 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唇相稽 齐字旁的字 猛峻 意意似似 无緖 贝字旁的字 平步公卿 包含咂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滴水不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