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唁菊》

时间: 2025-05-05 19:41:34

诗句

中秋是处已扬芳,篱下朝来欲破黄。

赖得雨荒兼早没,却能应候作重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41:34

原文展示:

唁菊 张嵲 〔宋代〕 中秋是处已扬芳,篱下朝来欲破黄。 赖得雨荒兼早没,却能应候作重阳。

白话文翻译:

中秋时节,处处菊花盛开,香气四溢。 篱笆下的菊花,早晨似乎要绽放出金黄的色彩。 幸亏雨水稀少且来得早,使得菊花能够如期在重阳节绽放。

注释:

  1. 唁菊:悼念菊花的诗,可能因菊花凋谢而作。
  2. 扬芳:散发香气。
  3. 破黄:指菊花开始绽放出黄色。
  4. 赖得:幸亏。
  5. 雨荒:雨水稀少。
  6. 早没:来得早。
  7. 应候:按照时节。
  8.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赏菊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中秋时节,看到菊花即将凋谢,感叹时光流逝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中秋节后,诗人看到菊花即将凋谢,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菊花凋谢的哀悼和对重阳节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节令的重视。诗中“中秋是处已扬芳”描绘了中秋时节菊花的盛开,而“篱下朝来欲破黄”则预示着菊花的凋谢。后两句“赖得雨荒兼早没,却能应候作重阳”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能够在重阳节绽放的庆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节令变化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节令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中秋是处已扬芳”:中秋时节,菊花盛开,香气四溢。
    • “篱下朝来欲破黄”:篱笆下的菊花,早晨似乎要绽放出金黄的色彩。
    • “赖得雨荒兼早没”:幸亏雨水稀少且来得早。
    • “却能应候作重阳”:使得菊花能够如期在重阳节绽放。
  2. 修辞手法:

    • 拟人:“篱下朝来欲破黄”中的“欲破黄”赋予了菊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
    • 对仗:“赖得雨荒兼早没”与“却能应候作重阳”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节令的重视,以及对菊花能够在重阳节绽放的庆幸。

意象分析:

  1.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也是重阳节的代表花卉。
    • 中秋:象征着团圆和丰收的季节。
    • 重阳:象征着登高赏菊的传统节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篱下朝来欲破黄”中的“破黄”指的是什么? A. 菊花凋谢 B. 菊花绽放 C. 菊花变色 D. 菊花枯萎

  2. 诗中“赖得雨荒兼早没”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雨水充足 B. 雨水稀少 C. 雨水及时 D. 雨水过多

  3. 诗中“却能应候作重阳”中的“应候”指的是什么? A. 适应气候 B. 按照时节 C. 应对变化 D. 迎合习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菊花的盛开与凋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节令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唁菊》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节令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山次林尉韵 题福唐郡园清必亭 寄题翠樊亭 春晚舟行三首 题薛直老府园万象亭 题薛直老府园万象亭 水调歌头 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 其一 感皇恩 学士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一口同音 幾字旁的字 年开头的成语 妥帖 汉结尾的成语 与世无争 洗心革志 深稽博考 素缣 見字旁的字 溉盥 采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白譶 变结尾的成语 仳胁 野鸟入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