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9:29
原文展示:
上分水岭 张嵲 〔宋代〕
夜半风撼山,苦雨歇初晓。 高峰吹成冰,草树叶尽缟。 行行入云中,稍稍临木杪。 恍疑天宇近,渐觉溪溜小。 挺身陵绝顶,夐与人代杳。 篁竹互蒙笼,风峦亘萦绕。 乃知七闽境,如此平地少。 攻击固其然,割据亦可考。 始悟淮南书,铺陈苦未了。 右顾远中原,前瞻临岭峤。 边马犹乱华,淮濆尚云扰。 故乡岂不怀,甘心混蛮獠。 九夷傥可归,吾愿从高鸟。
白话文翻译:
半夜时分,风猛烈地摇撼着山峦,苦雨在初晓时停歇。 高耸的山峰被风吹得仿佛结成了冰,草木的叶子都变得苍白。 我行走着进入了云雾之中,渐渐地靠近了树梢。 恍惚间感觉天空近在咫尺,渐渐地感觉到溪流变得细小。 我挺身攀登至绝顶,远远地与人间隔绝。 竹林相互遮蔽,风中的山峦连绵不断。 这才知道七闽之地,像这样的平地很少。 攻击固然是必然的,割据也是可以考证的。 这才领悟到淮南书中,铺陈的苦难还未结束。 向右看去,远离中原,向前看,面对着险峻的山岭。 边疆的马匹仍在扰乱中华,淮河边上依然纷乱。 故乡怎能不怀念,但我甘心混迹于蛮夷之中。 如果九夷之地可以归附,我愿意跟随高飞的鸟儿。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巨山,宋代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格清新,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福建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福建时,登上分水岭,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有所感悟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分水岭上的所见所感。诗中,“夜半风撼山,苦雨歇初晓”描绘了山间的恶劣天气,而“高峰吹成冰,草树叶尽缟”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山的高寒。作者通过“行行入云中,稍稍临木杪”等句,传达了攀登的艰辛与高处的孤寂。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七闽地形的描述,以及对淮南书的领悟,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社会局势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高处的孤寂感、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夜半风撼山”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山间的恶劣天气 B. 山间的美丽景色 C. 山间的平静夜晚 答案:A
“高峰吹成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故乡岂不怀,甘心混蛮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厌恶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故乡的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