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10
八声甘州 榆林镇吊诸忠烈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大黄河万里卷沙来,沙高与城平。
教红城明月,白城积雪,两不分明。
恨绝当年搜套,大举事无成。
长把秦时塞,付与笳声。
最好榆林雄镇,似骆驼横卧,人马皆惊。
更家家飞将,生长有威名。
为黄巾全膏原野,与玉颜三万血花腥。
忠魂在,颐君为厉,莫逐流萤。
这首词描写了大黄河壮阔的景象,沙土与城池平齐,形成了难以分辨的景致。诗人对当年的战斗感到惋惜,回忆起过去的努力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古代的塞外风光在笳声中重现。诗中提到榆林镇的雄伟,像骆驼横卧,令人惊叹。镇子里的将领家家户户都有威名,曾经的黄巾军在这片原野上留下了鲜血与屈辱。忠魂依然在,劝诫后人不要追逐流萤般的虚幻。
屈大均,明代诗人,生于明末,政治上有所建树,但在文学上更以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情感深厚,语言生动。
此词创作于明代,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榆林镇为背景,表达对忠烈之士的缅怀及对历史的深思。
这首词从壮阔的自然景观入手,逐步引入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描绘了大黄河的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通过对榆林镇的描写,展示了这里的历史底蕴与英雄气概。诗中对“黄巾军”的提及,既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英雄气节的赞颂,显示出诗人对忠烈之士的敬仰。
通过对比“红城明月”和“白城积雪”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历史的模糊与难以分辨,恰如那段割席断交的岁月,令人惋惜。诗的最后部分,提到忠魂依然在,强调了历史的延续与对后人的警醒,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烈之士的敬仰,同时也警示后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屈大均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黄巾军”指的是哪一场历史事件?
A. 三国演义
B. 黄巾起义
C. 明清之战
D. 辛亥革命
诗中“沙高与城平”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的渺小
C. 战争的后果
D. 历史的模糊
对比屈大均的《八声甘州》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的赞美,但屈大均更多地关注了对忠魂的追忆,而李白则强调了豪情与饮酒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