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宋史感邹志完事 其二》

时间: 2025-05-04 10:43:49

诗句

谏草虽焚未可轻,一缄妄出祸机生。

新州赦后昭州窜,二客同时有令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49

原文展示:

谏草虽焚未可轻,一缄妄出祸机生。新州赦后昭州窜,二客同时有令名。

白话文翻译:

即使谏言的草稿被焚烧,也不能轻视它的意义;随意发布一封信件,可能会引发灾祸。在新州被赦免后,昭州却被流放,这两位客人同时享有声名。

注释:

  • 谏草:指上书或谏言的草稿。古代臣子向君王进谏,用以劝谏的文书。
  • 一缄:指一封信(缄,封)。这里指随意发出的信件。
  • :随意、轻率。
  • 祸机:指导致灾祸的机缘或原因。
  • 新州:指新州,地名。此处有被赦免的历史背景。
  • 昭州:指昭州,地名,此处指被流放的经历。
  • 二客:指两位受到关注的客人,可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在廷(约1680-约1760),字子云,号灵山,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文,风格清新,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体现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尤其是对权力与谏言关系的探讨。诗中提到的“谏草”以及“流放”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暗示了忠臣与权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沈在廷对政治谏言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谏草虽焚未可轻”指出谏言的重要性,即使表面上被否定,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接下来的“一缄妄出祸机生”则警示人们,轻率的言行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强调言辞的力量和责任。

诗中提到的“新州赦后昭州窜”则表现出历史的无常与政治的残酷。新州被赦免的同时,昭州却遭受流放,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可能暗指忠臣的遭遇与历史的无情。最后一句“二客同时有令名”则强调了历史中那些被人铭记的忠臣与流亡者,反映出历史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使人对权力与忠诚的关系产生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谏草虽焚未可轻:即使谏言被焚毁,也不能轻视其价值,暗示忠言的重要性。
  • 一缄妄出祸机生:随意发出的信件可能引发祸端,警示言词的影响。
  • 新州赦后昭州窜:新州被赦免后,昭州却遭流放,展示历史的无情。
  • 二客同时有令名:指代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人物,强调其影响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新州赦后”与“昭州窜”,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谏草象征忠诚与正义,流放象征权力的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忠言与权力之间的矛盾,表达人们对历史中忠臣遭遇的不平与反思,体现了对正义的渴求与对权力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谏草:象征忠言与正义。
  • 流放:象征权力的压迫与历史的无情。
  • 令名:象征影响力与声誉,反映历史对人物的评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谏草虽焚未可轻”中的“谏草”指什么?

    • A. 书信
    • B. 谏言
    • C. 诗歌
    • D. 法令
  2. 诗中“新州赦后昭州窜”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政治的公正
    • B. 历史的无常
    • C. 忠臣的遭遇
    • D. 两地的对比

答案:

  1. B. 谏言
  2. B. 历史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沈在廷的诗同样强调历史的悲剧感,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出对人生的豁达,与沈在廷的沉思形成对比,表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论与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柳梢青 醉落魄 减字木兰花(已下五首赠刘烟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阴童 黄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白雪阳春 扩销 三头两面 颓垣废址 王字旁的字 犊牧采薪 殷宗 走之旁的字 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凯的词语有哪些 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以义割恩 相思曲 香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