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49
谏草虽焚未可轻,一缄妄出祸机生。新州赦后昭州窜,二客同时有令名。
即使谏言的草稿被焚烧,也不能轻视它的意义;随意发布一封信件,可能会引发灾祸。在新州被赦免后,昭州却被流放,这两位客人同时享有声名。
沈在廷(约1680-约1760),字子云,号灵山,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文,风格清新,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体现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本诗创作于清代,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尤其是对权力与谏言关系的探讨。诗中提到的“谏草”以及“流放”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暗示了忠臣与权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首诗表达了沈在廷对政治谏言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谏草虽焚未可轻”指出谏言的重要性,即使表面上被否定,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接下来的“一缄妄出祸机生”则警示人们,轻率的言行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强调言辞的力量和责任。
诗中提到的“新州赦后昭州窜”则表现出历史的无常与政治的残酷。新州被赦免的同时,昭州却遭受流放,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可能暗指忠臣的遭遇与历史的无情。最后一句“二客同时有令名”则强调了历史中那些被人铭记的忠臣与流亡者,反映出历史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使人对权力与忠诚的关系产生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探讨了忠言与权力之间的矛盾,表达人们对历史中忠臣遭遇的不平与反思,体现了对正义的渴求与对权力的不满。
“谏草虽焚未可轻”中的“谏草”指什么?
诗中“新州赦后昭州窜”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