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04:59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作者:周密 〔宋代〕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在幽静的步道上漫步,正值云淡天蓝,雪意尚未完全消退。
看着曲折的寒沙,茂密的树林和烟草,俯仰之间感慨千古的悠悠岁月。
年华渐渐流逝,有谁还记得我同舟共济于五湖之上?
古老的松树斜倚在台阶上,崖边的苔藓已经苍老,令人倍感清愁。
回首天涯,梦中归来,多少魂魄飞向西浦,泪水洒落在东州。
故国的山川,故园的情怀,仿佛让我想起王粲登楼时的感慨。
我最怀念那秦鬟妆镜的美丽,这样的江山在此时又为何而游?
为了唤来那位狂吟的老监,我愿与他共赋消愁之词。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仲明,号元白,浙江人。南宋末年及元初诗人、文学家,以词、诗、文著称。周密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创作于周密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登上蓬莱阁,感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
这首词以清新而沉郁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在蓬莱阁上的所见所感。开篇描绘了幽静的环境,搭配上淡淡的云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从自然景象转向内心的感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故国的思念。
诗中“岁华晚飘零渐远”一句,深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流逝的感慨,而“谁念我同载五湖舟”则暗示了孤独与被遗忘的悲哀。接下来的“磴古松斜,崖阴苔老”则以自然景物的衰老映射出诗人心中的忧愁,显示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结尾部分提到“秦鬟妆镜”,不仅是对美的怀念,更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无奈。诗人在此时不禁感慨,曾经的繁华与美好如今已成往事,诗人渴望通过狂吟来发泄内心的忧愁,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倔强与坚持。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故国、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时光流逝、故国思念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传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秦鬟妆镜”指代什么?
A. 诗人的理想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故乡
“岁华晚飘零渐远”中的“岁华”指的是什么?
A. 年龄
B. 时光
C. 情感
D. 事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和《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后者则侧重于与亲情的联系。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