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宋史感邹志完事 其一》

时间: 2025-08-06 14:33:28

诗句

岭海何须出涕行,胜于寒疾困心旌。

儒生不少当为事,抵掌如闻叹息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14:33:28

原文展示:

岭海何须出涕行,胜于寒疾困心旌。
儒生不少当为事,抵掌如闻叹息声。

白话文翻译:

在岭南和海边,不必因离别而流泪,
比起寒冷的疾病,更使心中烦扰。
儒生们不少应当有所作为,
拍手相击似乎能听到叹息的声响。

注释:

  • 岭海:指岭南地区和海边,表明地理位置。
  • 出涕行:流泪而行,表现离别之苦。
  • 寒疾:指寒冷的病痛,象征内心的痛苦。
  • 心旌:心中的旗帜,形容心中波动不安。
  • 儒生:指读书人,特别是儒家学者。
  • 抵掌:拍手,表达一种情绪的宣泄。
  • 叹息声:形容人们的无奈与哀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在廷,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活跃于清朝中期,著有诗文,风格多样,尤以古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时事与个人情感,关注历史与人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沈在廷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之际,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的时期,儒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面临着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岭南和海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内心痛苦的反思。开头两句以岭海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显示出一种不必要因离别而流泪的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寒疾”不仅是生理上的疾病,更象征着精神上的困扰,使人倍感沉重。在后两句中,沈在廷提到儒生应有所作为,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表明在困境中仍应努力奋斗,发出拍手的声音仿佛在呼应那些对现实无奈的叹息,表现出一种无力感与期望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海何须出涕行:在岭南与海边,不必因离别而流泪。
  2. 胜于寒疾困心旌:这种情感比起寒冷的疾病更让人心烦。
  3. 儒生不少当为事:很多读书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4. 抵掌如闻叹息声:拍手声中似乎能听到人们的叹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心中烦恼形容为“寒疾”,生动形象。
  • 拟人:抵掌声“如闻叹息”,赋予声音以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面对离别与困扰时,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也有对责任与使命的反思,强调在苦难中仍应努力追求有所作为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海:象征广阔的天地与人生旅程。
  • 涕行:表现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 寒疾:内心的焦虑与困扰。
  • 儒生:知识与责任的代名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岭海”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地区
    B. 岭南和海边
    C. 中原地区

  2. “寒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理疾病
    B. 精神困扰
    C. 社会问题

  3. 诗人对儒生的态度是? A. 否定
    B. 鼓励
    C. 讽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 《春望》杜甫: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离骚》屈原与沈在廷的诗作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离骚》更侧重个人的情感与命运,而沈在廷则通过对儒生的呼吁,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手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舟泊蕲城下 庐山中即事二首 其二 独客二首 其二 银树 官舟上富池二首 其一 坐病不赴姚总统席夜闻乐声因寄 阻风击舟 总宜园 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自曹家沙风中抛江危甚抵铜陵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头的字 長字旁的字 沾包 拳拳服膺 钉钉子 包含贝的成语 谓语 执文害意 阜字旁的字 桃李人 三簧锁 不忘母训 瓦字旁的字 壑结尾的成语 盗食致饱 感戴莫名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