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9:50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9:50
作者: 周密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浙江的潮水,是世间绝佳的景观。从农历十五到十八日是最为壮观的时刻。当潮水从海门远远涌来时,初看如同银线,逐渐靠近时,宛如天际的雪山和白玉城,伴随着如雷霆般的巨响,震撼四方,吞没天空,气势极其雄壮。正如杨诚斋所言,海浪好似银色的城郭,江水横流如同玉带。每年,京城的官员会来到浙江亭,检阅数百艘水军,船只分列两岸,随后如潮水般奔腾而来,形成五阵之势,水面上还有骑乘者舞刀弄枪,如同在平地上行走。突然间,烟雾四起,人物模糊不清,水声轰鸣,犹如崩山之声。烟消云散后,只剩下一只没有踪迹的船,敌船被火焚烧,随波漂流。吴地的水手数百,披发文身,手持大彩旗,争相迎接潮水,身处万丈波涛之中,腾跃变化,而旗尾却丝毫不沾湿,以此自夸技艺高超。从江岸到十余里外,珠翠绚丽,车马如织,食物繁多,且租赁观幕,虽席地而坐也没有空隙。
作者介绍: 周密(1230年-1299年),字公谨,号梦窗,宋代词人及历史学家,著有《东周列国志》等。其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豪情壮志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外敌入侵的压力之下,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写潮水的壮观,寄托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期盼。
《观潮》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诗,更是通过对潮水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诗中描绘的潮水从远及近,形成如银线般的画面,接着又如玉城雪岭般的震撼,展现了潮水的壮观与力量。作者通过声、色、形的叠加,和对水军检阅场面的细致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场景。潮水的到来,似乎在象征着一种自然的力量,带给人们震撼和思考,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波动。同时,诗中提到的水手们奋勇争先、旗帜飘扬的场景,增强了诗的动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勇敢与无畏。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融入了情感的流动与变化,使得《观潮》成为古人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潮水的壮丽和激烈,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同时反映出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勇气与斗志,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观潮》中的“浙江之潮”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潮水?
诗中提到的“吴儿”是指哪个地区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