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贺新郎·倏又西风起》

时间: 2025-05-05 13:13:01

诗句

倏又西风起。

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

燕去鸿来何日了,多少世间心事。

待则甚、功成名遂。

枫叶荻花动凉思,又寻思、江上琵琶泪。

还感慨,劳梦寐。

愁来长是朝朝醉。

划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

况是凄凉寸心碎。

目断水苍山翠。

更送客、长亭分袂。

阁皂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舶无穷意。

君此去,趁秋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3:01

贺新郎·倏又西风起

原文展示:

倏又西风起。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燕去鸿来何日了,多少世间心事。待则甚功成名遂。枫叶荻花动凉思,又寻思江上琵琶泪。还感慨,劳梦寐。愁来长是朝朝醉。划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况是凄凉寸心碎。目断水苍山翠。更送客长亭分袂。阁皂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舶无穷意。君此去,趁秋霁。

白话文翻译:

突然又起了西风。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燕子飞去,鸿雁归来,不知何时才了结,世间有多少心事。等到功成名就,才发现枫叶和荻花引发了凉意,又想起江边琵琶的泪水。感慨啊,梦里劳累。愁苦总是让人醉得朝朝暮暮。划地而成的宋玉那般伤感,三闾的愁苦。更何况是那凄凉的心碎。目断水边的苍山翠色。再送客人离开长亭。阁皂山前的梧桐在雨中,起风时,船上的露水无尽的情意。君子此去,趁着秋天的晴朗。

注释:

  • :表示突然、迅速。
  • 鸿:指鸿雁,常用来象征离别。
  • 功成名遂:指事业成功,名声显赫。
  • 江上琵琶泪:意指对往日情景的怀念与感伤。
  • 宋玉:古代著名的悲伤诗人,常用来代表伤感的情绪。
  • 三闾:指屈原,因其遭贬而产生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字子华,号雨斋,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晚年生活在南宋。其作品多描写山水与离愁别绪,风格细腻而深情,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贺新郎·倏又西风起》写于诗人经历人生变迁、离别情感之时。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感伤。开篇“倏又西风起”,以自然的变化引入情感的变化,直指内心的愁苦。接着,诗人描绘了燕子和鸿雁的来去,象征着人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词中多次提到“心事”和“愁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枫叶荻花动凉思”,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引发思考,枫叶与荻花的变化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无常。江边琵琶泪的意象,不仅渲染了离愁的氛围,更深化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送别的情景中,阁皂山前的梧桐雨,船上的露水,充满了无尽的情感,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离别的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倏又西风起:描绘了秋季来临的情景,暗示着时间的飞逝。
  • 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感叹时间已逝,人生苦短。
  • 燕去鸿来何日了: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 多少世间心事:提到内心的愁苦与思虑。
  • 待则甚功成名遂:渴望功成名就,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枫叶荻花动凉思:秋天的景象引发对往事的思考。
  • 江上琵琶泪:借琵琶的泪水表露内心的伤感。
  • 愁来长是朝朝醉:表达了因愁苦而沉醉于酒中的无奈。
  • 划地成宋玉伤感:引喻历史悲剧,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 况是凄凉寸心碎: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 目断水苍山翠: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失落。
  • 更送客长亭分袂:送别友人,感情真挚。
  • 阁皂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舶无穷意:细腻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情感浓厚。
  • 君此去,趁秋霁:希望友人把握良机,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枫叶荻花”与“琵琶泪”,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起风樯露舶无穷意”,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意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西风、燕鸿为线索,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及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人生短暂与理想无奈的主题,蕴含着浓厚的思乡与友谊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来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绪。
  • 燕、鸿:象征离别与归来的变化,暗示人事无常。
  • 枫叶、荻花:自然景象,象征思乡之情与生命的无常。
  • 琵琶泪:代表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
  • 长亭:送别的地点,象征离别的伤感与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倏又西风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伤
    C. 愤怒

  2. “江上琵琶泪”中的琵琶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忧愁
    C. 希望

  3.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离别与思乡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钗头凤·世情薄》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钗头凤·世情薄》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离愁的深刻感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爱情的失落,而葛长庚的作品则更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曲赋》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大妹新居落成,书示两甥 减字木兰花 题湖帆没骨荷花卷。湖帆自云见八大山人墨戏,稍变其法 减字木兰花 读世明兄《燕山述情录》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其十四 题俞生谔夫扇面画 减字木兰花 其六 羁所七忆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其四十二 七劝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牵的成语 玲珑透漏 齐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强食自爱 疾痛惨怛 冗词赘句 下塞上聋 广字头的字 前半天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包含咏的成语 规矩准绳 穴宝盖的字 束意 水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飞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