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甲寅二月十八日牡丹初发》

时间: 2025-05-01 14:52:46

诗句

排日上牙牌,记花先後开。

看花不子细,过了却重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2:46

原文展示:

甲寅二月十八日牡丹初发
排日上牙牌,记花先後开。
看花不子细,过了却重回。

白话文翻译:

在甲寅年二月十八日,牡丹刚刚盛开。
我排着时间,记下花开的先后。
看花时没有认真细看,结果再回去的时候又重游一遍。

注释:

  • 甲寅:指中国农历中的一个年份,甲寅年是指以甲为天干、寅为地支的年份。
  • 牙牌:古时用于记录的牌子,像是时间的标记。
  • 子细:仔细、认真。
  • 重回:重新回去,二次游览。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繁荣,常被用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花先後开”,暗示着观察自然现象的细致和时间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花鸟,寓意深远。杨万里在诗歌中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牡丹花开的季节,诗人通过记录花开时间,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诗人在春天的二月中,目睹了牡丹的初开,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变化的敏感。通过“排日上牙牌”这样的细节,诗人将时间与花开紧密相连,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观察。

“看花不子细”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欣赏却未能细致品味的惋惜,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一句“过了却重回”,则显示了诗人对再度欣赏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执着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花开的美丽,也引发了对生活细节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排日上牙牌:通过记录时间,强调时间的流逝和花开的顺序。
    • 记花先後开:关注花的开放,体现了诗人的细致观察。
    • 看花不子细:表达了一种遗憾,未能在欣赏时仔细观察。
    • 过了却重回:对美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花开与时间的关系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与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态。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富贵与繁荣,同时也是春天的代表,意味着新生与希望。
  • 时间:通过“排日”,反映了生命的流动性,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排日上牙牌”是什么意思?

    • A. 记录时间
    • B. 排队看花
    • C. 吃饭
    • D. 玩牌
  3. 诗中“看花不子细”的意思是:

    • A. 认真看花
    • B. 不仔细看花
    • C. 不看花
    • D. 看花很仔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甲寅二月十八日牡丹初发》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杨万里更强调细致观察和时间的流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生的忧愁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锦缠道·燕子呢喃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酒泉子·买得杏花 灞岸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幽州胡马客歌 奔亡道中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辛辣 包含毁的成语 调三惑四 绳河 包含妥的词语有哪些 索偿 尿流屁滚 往天 丑怪 鼓字旁的字 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昏头昏脑 随踵而至 两两三三 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