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57:07
儿牵黄犊父担犁,社鼓迎神簇纸旗。
不是丰年那得此,今春大胜去春时。
小孩牵着黄牛,父亲在田里忙着犁地,社祭的鼓声响起,人们聚集在一起,举着纸旗迎接神灵。
这丰收的景象不是随便能得来的,今年春天的丰收远胜于去年。
诗中提到的“社鼓”与“纸旗”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社祭是农民对土地神的崇拜与感恩,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根基。社神信仰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常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本诗作于宋代上元前夕,正值春天,农民们忙于春耕,迎接农作物生长的好时节。诗人描绘了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本诗以生动的田园场景开篇,通过对小孩牵牛和父亲犁地的描绘,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和谐与勤劳。诗中“社鼓迎神”一句,生动刻画了乡村的节日气氛,强调了农民对土地的崇敬与感恩。尤其是“不是丰年那得此”,反映了丰收背后的艰辛与付出,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全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春天的期望与庆祝,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通过“今春大胜去春时”,诗人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希望与收获的主题,显得格外动人。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本诗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与期待,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传达出对劳动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社鼓”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人在诗中强调了哪一年的丰收更好?
“儿牵黄犊”中的“儿”指的是?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抒发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与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不同的文化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