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6
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在大谷(指自然界)中,挂起我的官帽,心中顺应时节的变化,悠然自得。坐在这里,享受着这独特的风流韵味。身体里散发出的香气,衣服也不再遮挡;心中如水如雪,牙齿的细腻也只有我自己清楚。卖浆果的饮料,轻轻捣碎了冰雪,变成了汁液;当我卸下戎甲,才怜惜这玉般的肌肤。老子喝醉了,浑然无视来客,看到她却只嫌自己走得太慢。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而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隐逸思想的交汇,诗人通过描写梨的清香和自己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杨万里的《梨》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及其愉悦的诗,诗中通过对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心境。首句“挂冠大谷肯于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选择隐退的决心。“飣坐风流特地奇”,则描绘了他在大自然中悠闲自得的状态。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骨里馨香”的描绘,展现了梨这种水果的诱人特质,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纯真与美好。最后,诗人表现出一种醉意,既是对美好生活的陶醉,也是对世俗关系的淡薄。
整首诗通过象征性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强调了自然、纯粹与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挂冠”指的是什么?
a) 佩戴官帽
b) 辞官隐退
c) 参加宴会
“胸中水雪”象征了什么?
a) 纯洁的内心
b) 丰富的知识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诗人对来客的态度如何?
a) 热情欢迎
b) 冷淡无视
c) 态度亲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梨》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更为细腻地描绘了自然之美,而陶渊明则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简单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