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题》

时间: 2025-04-27 18:13:39

诗句

伯夷耻周粟,促连岂帝秦。

清风千载上,林下一閒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39

原文展示:

伯夷耻周粟,促连岂帝秦。清风千载上,林下一閒身。

白话文翻译:

伯夷耻于周朝的粮食,连带着难以接受秦帝国。千年之后,清风徐来,我在林下悠闲自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伯夷:古代贤者,因不愿依附周朝而隐居,象征清白与高洁。
  • :耻辱,因而拒绝。
  • 周粟:指周朝的粮食,象征世俗的利益与权力。
  • 促连:促狭,指急于求成或强迫。
  • :怎么,反问词。
  • 帝秦:指秦朝,象征权力的集中与残酷。
  • 清风:指清新自然的风,象征自由与高洁的生活。
  • 千载:千年,表示时间的久远。
  • 閒身: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伯夷的故事源于《史记》,他因拒绝周朝的封赏而隐居,代表了高洁的志向与理想。
  • 秦帝则是指秦始皇,象征权力的暴虐与统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随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关注政治与个人理想,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在宋代,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失望,柴随亨借用伯夷的故事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伯夷的故事,引发对历史的反思。首句“伯夷耻周粟”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世俗权力与利益的拒绝,显示出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接下来“促连岂帝秦”,则是对当时秦朝独裁统治的批判,透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和不满。这两句构成了诗的核心思想,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清风千载上,林下一閒身”则转向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宁静的生活状态。在千年之后,清风依旧,诗人在林下悠闲,形成了与前文的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失望与批判,最后寻求一种超脱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伯夷耻周粟:表现了伯夷的高尚情操,他宁愿忍饥受饿,也不愿屈从于当权者。
  • 促连岂帝秦:进一步加强了对权力的不屑与拒绝,显示出对秦朝统治的愤懑。
  • 清风千载上:引入时间的概念,表明理想与清白的品质历久弥新。
  • 林下一閒身:描绘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 象征:清风象征自由与高洁的理想,而伯夷的故事则象征对世俗的拒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高洁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伯夷:象征高洁理想与拒绝世俗。
  • 清风: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林下: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伯夷因何耻于周粟?

    • A) 因为他宁愿饿死也不愿屈从于权力
    • B) 因为他喜欢周朝的粮食
    • C) 因为他想做官
    • D) 因为他是周朝的臣子
  2. “清风千载上”中的“清风”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媚俗
    • C) 不屈
    • D) 权力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柴随亨:李白的豪放与柴随亨的清冷形成对比,李白多表现对人生的放纵与追求,而柴随亨则强调理想的清高与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乱后渡江感赋 木兰花慢 再和何侍御前府韵,前章所谓变风 木兰花慢 和杜德常中秋韵 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 木兰花慢 饯别韩楚生大令归金陵 木兰花慢 春日雪后泛舟 木兰花慢 焦山登眺 木兰花慢 送陈石泉自北归 志雅堂杂钞 木兰花慢 悼刘沛生孝廉 木兰花慢 转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婴城自保 首字旁的字 包含倦的成语 不轻然诺 必修课 蚁出蚋飞 言听事行 反文旁的字 私全 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庞眉鹤发 摆迷魂阵 欠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埃昏 挑开头的成语 叔度陂湖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