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8:30
惜日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
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
和气所披拂,槁乾却湿柔。
爱欲传万物,势难停一州。
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
不能使此邦,利泽施诸侯。
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
当时三千人,齐宋楚陈周。
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
道散学以圣,众源乃常流。
吾初如匏瓜,彼亦孰知丘。
唯士欲自达,穷通非外求。
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
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
白昼光照大地,理应在空中停留。
春风在地面上游荡,应该与时光共舞。
和煦的气息轻轻吹拂,枯木也能变得湿润柔软。
爱与欲望传递给万物,势头却难以停留在某一地区。
栖息的孔子啊,正是因为惜日才有这种缘由。
无法让这个国家的利益惠及诸侯。
难道不如驾车出行,让我遇见的人更多吗?
当年有三千人,齐聚于宋、楚、陈、周。
小的传递我粗浅的见解,大的则传递深奥的道理。
道理散布,学问才能成圣,源泉才能常流。
我最初如同葫芦,谁能知道我像丘墟一样的境地。
只有士人想要自我实现,穷通不是外在的追求。
难道非得依附于天子,才能治理九州?
行事虽然耻于强迫自己,闭门却不是好的谋略。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主要代表,主张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的力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惜日》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作者珍惜光阴、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诗中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光明,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瞬息万变,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王安石通过对孔子及其学问的引述,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寓意深远,激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学习和追求理想。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了王安石的深邃思想和博大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时间与追求理想,强调个人努力与社会责任。作者呼吁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诗词测试:
《惜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栖栖孔子者”是指谁?
“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