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5: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5:15:12
度麾岭寄莘老
作者: 王安石
区区随传换冬春,
夜半悬崖托此身。
岂慕王尊能许国,
直缘毛义欲私亲。
施为已坏生平学,
梦想犹归寂寞滨。
风月一歌劳者事,
能明吾意可无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人感叹自己在冬春交替的日子里,孤身一人在悬崖之上,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亲情的思考。他并不渴望权贵所能给予的荣耀,而是因对亲情的牵挂而深感忧虑。虽说自己年少时的抱负已经破灭,但心中仍然怀念那份宁静的生活。即使在这首歌中,风月之事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最终发现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其改革措施和诗文成就著称,倡导“新法”。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文学上则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豪放,气韵生动。
该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艰难时期,内心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碰撞,使他在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和对亲情的思考。
《度麾岭寄莘老》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对生命的反思和对亲情的眷恋。全诗以“随传换冬春”的时间感开始,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夜半悬崖托此身”一句中,诗人以悬崖比喻自己孤立无援的境遇,极具视觉冲击力,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身处绝境的孤独感。
接下来,王安石以“岂慕王尊”表明他对权力的淡漠,反而是对“毛义”的追求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这种情感在后文中愈发明显。“施为已坏生平学”一句则表达了他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仿佛过去的努力都在此时化为乌有,内心的绝望令人心痛。
最后,诗人在“风月一歌劳者事”中,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尽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但却发现无人能够理解。这种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哲理。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个人处境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揭示出一种对权力的无所谓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权力的什么态度?
诗中提到的“毛义”指的是什么?
“夜半悬崖托此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