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8:58
《郑子宪西斋》 ——王安石
漫构轩窗意亦深,
滔滔浮俗倦登临。
诗书千载经纶志,
松竹四时萧洒心。
晓枕一容春梦到,
夜灯唯许月废台。
邑子从今夸胜事,
岂论王谢世称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西斋中悠然自得的心境。他在窗前漫无目的地思索,感到对世俗的繁华有些厌倦。虽然他专注于诗书、经世治国的理想,但内心却在松竹的陪伴下保持着清幽的气息。早晨在枕头上做的春梦与夜晚的灯光,只有月光能使他感到慰藉。如今,乡里的人们都在夸赞他的成就,然而他并不在乎那些名声与世俗的评价。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派闻名于世,倡导新法,试图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来振兴国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豪放见称,常反映其个人情怀与社会理想。
《郑子宪西斋》创作于王安石在任职于地方官时,生活相对清贫、心境清明的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心态,心中有着对功名的淡泊与对理想的追求。
《郑子宪西斋》是一首蕴含丰富内涵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漫构轩窗意亦深”表明自己对窗外世界的思考与沉醉,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滔滔浮俗倦登临”,则表达了对社会浮华的厌倦,显示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淡漠。
在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诗书与松竹,表明他对文化的重视与对自然的喜爱。诗书代表了他对知识的追求,而松竹则象征着清高与坚韧,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洒脱。“晓枕一容春梦到”,描绘了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月光下的夜晚更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邑子从今夸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则表达了作者对外界评价的漠视,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名声。这首诗以其自然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
漫构轩窗意亦深
随意地在窗前构思,内心的意境也随之深邃。
滔滔浮俗倦登临
对于繁华的世俗生活感到厌倦,不愿再去攀附。
诗书千载经纶志
诗书传承千年,寄托着治国理政的理想和志向。
松竹四时萧洒心
常伴松竹,四季都有清幽的心境。
晓枕一容春梦到
早晨醒来,梦中景象如春天般美好。
夜灯唯许月废台
夜晚的灯光只能映照废弃的台榭,突显孤寂。
邑子从今夸胜事
乡里的人如今都在夸奖他的成就。
岂论王谢世称才
他不在乎王谢这样的名门世家所称颂的才华。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华世俗的厌倦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内心修养和文化积累。王安石通过对自然与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选择题:王安石在诗中对世俗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感到厌倦
C) 无所谓
D) 热衷参与
填空题:诗中“晓枕一容春梦到”的意图在于表达____。
判断题: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王谢世家名声的羡慕。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