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4:34
原文展示: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二 徐祯卿 〔明代〕 汉关行尽忽桃源,竹树萧萧鸡狗喧。 铜镮椎髻来迎榼,蛮国王孙出领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走过汉关,突然来到了一个像桃花源般的地方,竹林和树木萧瑟作响,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戴着铜环、梳着椎形发髻的人们带着酒器前来迎接,南蛮的王子手持旗帜出现。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明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徐祯卿为送别沈使君而作,表达了对沈使君前往南方的祝愿和对南方风光的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诗人徐祯卿为送别即将前往南方的沈使君而作,通过描绘南方的风光和民族特色,表达了对沈使君的祝福和对南方的好奇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行至南方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南方的独特风情。首句以“汉关行尽忽桃源”开篇,用“桃源”比喻南方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惊喜之感。次句“竹树萧萧鸡狗喧”进一步以自然的声音描绘南方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通过描绘南方民族的特色服饰和迎接场面,展现了南方的民族文化和热情好客。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表达了对南方风光的赞美和对沈使君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方风光和民族特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南方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对沈使君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桃源”比喻什么? A. 南方的宁静与美好 B. 北方的寒冷与荒凉 C. 东方的繁华与喧嚣 D. 西方的广阔与神秘
诗中描绘的南方民族特色服饰是什么? A. 铜镮椎髻 B. 金冠玉带 C. 锦衣华服 D. 皮甲铁盔
诗的末句“蛮国王孙出领幡”描绘了什么? A. 南方的王子形象 B. 北方的将军形象 C. 东方的文人形象 D. 西方的商人形象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