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0:25
送吴次公游蓬莱兼呈沈留侯
作者: 徐旭龄 〔清代〕
为厌风尘作客难,
且依仙吏策轻鞍。
燕台碧树云初转,
秦望神芝露未乾。
岂有侯门怜骏骨,
好从海客问金丹。
酒徒去住忽无定,
离思中宵月里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纷扰世俗的厌倦,以及对逍遥自在的渴望。
为了厌倦风尘的生活,难以作客他乡,
我只依靠仙人和轻便的马鞍。
在燕台,碧绿的树木伴随初升的云彩,
在秦地,神芝的露水尚未干透。
难道侯门之中会怜惜那些俊美的骨骼,
不如向海上的旅人询问长生不老的金丹。
酒徒的去留忽然无定,
在离愁别绪中,我在月光下默默凝视。
徐旭龄,清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风貌,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之际,诗人借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悠闲自在生活的渴求,反映了时代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开头两句以“风尘作客难”引入,展现出诗人对纷扰生活的反感,承接后文用“仙吏策轻鞍”描绘出理想的生活状态,想要逃离世俗的束缚。接下来的描绘“燕台碧树云初转”和“秦望神芝露未乾”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在邀请友人一起追求那份逍遥。
接着,诗人通过“岂有侯门怜骏骨”一句,反思对名利的追求,指出高贵的家庭并不一定能理解杰出人才的价值,反而更应向“海客”请教长生的道理,表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最后以“酒徒去住忽无定,离思中宵月里看”收尾,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氛围,使整首诗情感更加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人对风尘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无所谓
“酒徒去住忽无定”中的“酒徒”指的是:
A. 高贵的人
B. 追求自由的人
C. 喝酒的人
诗中提到的“金丹”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名望
C. 长生不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