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

时间: 2025-04-30 20:47:01

诗句

蔽野旌旗色,满山笳吹声。

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7:01

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

原文展示: 蔽野旌旗色,满山笳吹声。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白话文翻译: 遮蔽了大地的旌旗颜色,山间回荡着号角的吹奏声。功名总会有早晚,裴度也是个读书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遮蔽,遮挡。
  • 旌旗:军队的旗帜,象征着战斗或征伐。
  • :一种古代乐器,通常用于战斗时的号角声。
  • 功名:指科举考试中的名利,得到的官职和名声。
  • 裴度:指裴度(821-887),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典故解析:

  • 裴度被视为读书人的代表,诗中提到他,意在强调即使在功名的追求中,读书和学问仍然是重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政治理想和文学成就著称,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梁坚运判往来书信时,表露了他对功名与学问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与学问的深刻思考。开篇“蔽野旌旗色”,通过描绘一幅战场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激烈竞争与追求。接着“满山笳吹声”则强调了战斗的氛围和迫在眉睫的紧迫感,暗示着功名的得失与艰难。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反思功名的意义,“功名早晚就”揭示了功名的无常与变化,似乎在警示读者不必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最后一句“裴度亦书生”则把焦点转回到读书的价值,表明即使是身处权力中心的人,亦需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既有对外界的观察,也有对内心的反思,是范仲淹思想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蔽野旌旗色:描绘了战场上旌旗的颜色,生动展现了战争的壮观场景。
  • 满山笳吹声:渲染了战斗气氛,音乐声与战争相伴,给人以紧迫感。
  • 功名早晚就:指出功名是时运所决定,强调其不可预知性和脆弱性。
  • 裴度亦书生:以裴度为例,表明即使在仕途上成功,读书仍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

修辞手法:

  • 对比:战场的喧嚣与书生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功名与学问之间的矛盾。
  • 象征:旌旗和号角象征着功名,表现出追逐功名的艰辛与风险。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上表达了对功名的思考,强调了知识与学问的价值,警示人们应保持谦逊与理智,追求真正的内涵和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战争和追求功名。
  • 笳声:代表外部环境的喧嚣和竞争。
  • 功名:象征着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功。
  • 书生:象征着知识和理想,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裴度”是何人? A. 一位战士
    B. 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
    C. 一位将军
    D. 一位商人

  2. “功名早晚就”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功名的无所谓
    C. 对功名的渴望
    D. 对功名的反感

  3. 诗中“笳声”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的紧迫感
    C. 知识的追求
    D. 个人的挣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的《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都涉及到人生的艰辛与追求,但范仲淹更侧重于对功名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南雄试院晚桂深冬始花 清平乐 由平原过东方曼倩故里 清平乐 凉夜,和韵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清平乐 其四 清平乐 其二 茧虎 清平乐 清平乐 次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人拾柴火焰高 鬥字旁的字 喜上眉梢 馬字旁的字 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磨搅讹绷 王谢风流 寸铁 白字旁的字 永永 爿字旁的字 入征 无疵 单人旁的字 说一不二 志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