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2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26:43
安西老守是禅僧,到处应然无尽灯。
永夜出游従万骑,诸羌入看拥千层。
便因行乐令投甲,不用防秋更打冰。
振旅归来还侍燕,十分宣劝恐难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灯光璀璨的夜晚,诗人和朋友们一起观看灯会的场景。安西的老守卫是个禅僧,到处都是明亮的灯光。夜晚骑马游玩,伴随着万骑的喧嚣,众多的羌族人也涌来观灯,场面热闹非凡。因而陶醉于这种欢乐之中,诗人感到不需要再防备秋天的寒冷,也不必担心冰霜的侵袭。最后,诗人回到旅途,陪伴着燕子,尽管想要尽情享乐,但仍心存顾虑,恐怕难以抵挡内心的忧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洒脱、情感丰沛。苏轼的诗词常常蕴含哲理,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元宵灯会期间,诗人借此机会与友人欢聚,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在灯会的热闹场景中,苏轼表达了他对欢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思考。
《次韵颖叔观灯》是一首描写灯会的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苏轼以“安西老守是禅僧”引入,借助禅僧的身份,暗示了诗人对宁静与内心世界的追求。而“到处应然无尽灯”则展示了灯光的辉煌,象征着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团聚。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永夜出游従万骑,诸羌入看拥千层”描绘出热闹的场景,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和谐。诗人在此时感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放下了对外界的防备,这种放松的心态正是节日的本质所在。
最后的“振旅归来还侍燕,十分宣劝恐难胜”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尽管乐在其中,诗人心中仍有隐忧。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更具深度,展现了人对欢乐与生活的渴望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
该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节日的欢乐以及对未来的思考。通过灯会的场景,诗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安西”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新疆
C. 四川
D. 北方
“便因行乐令投甲”中的“投甲”是什么意思?
A. 扔掉盔甲
B. 放松心情
C. 继续战斗
D. 休息
诗中提到的“诸羌”指的是哪一族群?
A. 汉族
B. 满族
C. 羌族
D. 回族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感受苏轼在灯会中所传达的热情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