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杭州次周焘韵游天竺观激水?一题作“次周焘》

时间: 2025-07-28 20:58:27

诗句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8:27

原文展示: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观察自然的心境。他以“道眼”比喻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像画家用丹青描绘风景,常常在寂静的地方发出鸣叫。早已明白雨水就是水,因而不再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

注释:

  • 道眼:指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力或见识。
  • 丹青:指的是绘画,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工笔画。
  • :这里指的是发声或鸣叫。
  • 早知:早已知道,表示一种领悟。
  • 两般声:指不同的声音,这里是说雨声和水声的不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游览天竺观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他在淡泊宁静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内心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苏轼的观察力和思考深度。诗中“道眼转丹青”的意象,将观察与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突显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苏轼通过“常于寂处鸣”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对事物细致的感受。接着,诗人以“早知雨是水”的领悟,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表象之间的关系。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一种宁静与深邃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道眼转丹青:用“道眼”来比喻观察的洞察力,像画家用丹青描绘景物,强调观察的细致与深刻。
    2. 常于寂处鸣:在宁静的环境中时常发出声音,传达了一种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3. 早知雨是水:早已明白雨水的本质,体现了对事物真相的认知。
    4. 不作两般声:不再因不同的现象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统一看法。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观察力比作“道眼”,形象地表达了深刻的理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传达了一种超越表象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如“雨”、“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艺术意象:如“丹青”,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眼”指的是什么?
      • A. 观察力
      • B. 画笔
      • C. 诗歌
    2. “不作两般声”表达了怎样的认识?
      • A. 事物的多样性
      • B. 事物的统一性
      • C. 事物的复杂性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诗歌都强调了对自然的体验与感悟,但苏轼更关注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颖语次杨廉夫进士古声韵 舟中杂纪 其十 建康层楼 对雨 其一 渭河道中四首 其一 素梅 三三 与王德强 送大机上白云 其一 即事 其一 对雨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违天逆理 面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直结尾的成语 明码 分鸾 挣痛 神机妙术 佳肴美馔 獭髓 以礼相待 釒字旁的字 包含巍的词语有哪些 震慑人心 麦秀黍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