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祝英台近·荷花》

时间: 2025-07-26 19:09:36

诗句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

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

两凝伫。

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

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

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09:36

原文展示: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白话文翻译:

身穿红妆,覆盖翠绿色的花盖,花影在南浦暗淡。水面清澈如霞,兰舟去采香气。有人水波溅湿了红裙,互相招呼着醉意,正值凉风露水生的正月。两人凝视伫立。分别后,歌声在云间断绝,娇美的身姿默默无语。魂梦随西风而去,真是心中苦涩。遥想那轻蹙的芳脸,轻盈如波步,真不知是否能与沙边的鸥鹭相交。

注释:

  • 拥红妆:身穿红色的衣裳。
  • 翠盖:绿色的盖子,这里指花的叶子或花瓣。
  • 南浦:南边的水边。
  • 兰艇:指一种细长的船。
  • 水溅红裙:水波激起,溅湿了裙子。
  • 正月:农历的一月,通常指春节期间。
  • 凉生风露:指清凉的风和露水。
  • 魂梦西风:魂魄与梦随西风而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观国,字季常,号十洲,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擅长写作婉约词,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细腻。
  •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高观国的晚年,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和恋人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爱情和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荷花》以荷花为背景,结合了诗人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拥红妆,翻翠盖”描绘了身着红妆的女子在荷花间的优雅姿态,展示了自然的美与人物的神韵。接着通过“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展现了水面如镜的宁静与悠闲,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然而,在美丽的景象之后,诗人却逐渐流露出对离别的哀伤与思念。“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表达了分别后的沉寂与无奈,诗人无言以对,情感深邃。最后一句“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既是对恋人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自然美与人间情感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体现了宋词婉约的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拥红妆,翻翠盖:女子穿着红衣,花盖在微风中翻动。
    2. 花影暗南浦:荷花的影子在南边的水边晕染着。
    3. 波面澄霞:水面清澈如同彩霞。
    4. 兰艇采香去:兰舟轻轻划行去采香气。
    5. 有人水溅红裙:有人在水中嬉戏,水波溅湿了裙子。
    6. 相招晚醉:互相招呼,似醉似醒。
    7. 正月上凉生风露:正值农历一月,凉风和露水滋生。
    8. 两凝伫:两人静静伫立。
    9. 别后歌断云间:分别后,歌声在云间断绝。
    10. 娇姿黯无语:她的美丽姿态无言以对。
    11. 魂梦西风:魂魄在西风中游荡。
    12. 端的此心苦:真是心中苦涩难忍。
    13. 遥想芳脸轻颦:遥想那轻蹙的美丽脸庞。
    14. 凌波微步:轻盈地走在水波上。
    15. 镇输与沙边鸥鹭:不知能否与沙边的鸥鹭相交。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面澄霞”,将水面比作彩霞,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拥红妆,翻翠盖”,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如“娇姿黯无语”,赋予无言的姿态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愁,展现了自然美与人间情感的交融,突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着纯洁、美丽,也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兰艇:象征着悠闲和浪漫的生活。
  • 西风:常常与离别和思念相联系,带有伤感的情绪。
  • 鸥鹭:象征自由与漂泊,反映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拥红妆,翻翠盖”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春天的景色
    • B) 女子身穿红妆在花间嬉戏
    • C) 船在水中行驶
    • D) 荷花盛开的样子
  2. 诗人对离别的感受是?

    • A) 高兴
    • B) 无奈与苦涩
    • C) 期待
    • D) 伤心但释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词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但高观国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高观国评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点绛唇(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 渔家傲(对酒呈介甫) 春从天上来(鹤鸣奉旨) 雪夜渔舟 惜时芳(对竹赋) 望江南 苏幕遮 送姚校书因归河中 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仙山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色字旁的字 圆冠方领 旦旦而伐 包含舟的成语 神完守固 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赃俱获 睡态 贝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声誉鹊起 捣鋝 装砌 尣字旁的字 尺二秀才 囷轮 物开头的成语 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